第9部分(第3/3 頁)
不可測性。市場經濟如此複雜,僅憑統計方法採集的相關資料難以真實地反映經濟活動的全貌與內在聯絡。即使找到了政策組合的最優方法,僅靠政策手段能不能把美國經濟帶出危機還是一個未知數。真是剪不斷,理還亂。
正如英國布朗政府在金融危機前後的表現一樣。經濟政策是否能夠收到實效,在很多時候是運氣大於能力。20世紀80年代發達國家之所以走出了滯脹的陷阱,里根政府的政策措施的效果比較有限,真正起作用的是實體經濟的技術進步。生產力發展了是解決一切經濟難題的本源動力。
◆ 新的經濟增長的題材在哪裡
要走出金融危機留下的困局還是要靠實實在在的經濟增長。這就需要實體經濟出現能夠拉動經濟增長的強有力的增長題材。這些增長題材通常來自於人口、資源、技術、社會結構變動和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動。如今,處於金融危機中的美國,在哪一方面能夠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至少到現在還不是很清晰。
外貿出口是美國經濟中唯一受衝擊較小的亮點,在今後的復甦過程中將扮演什麼角色,尚有待觀察。
一種可能是,在金融危機過後,美國會在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出現一些新動向。結合外包回流,為了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一些製造業的產業部門將得到加強,但是美國的優勢能不能在生產部門中得到充分體現,還是一個未知數。
從歷史經驗看,能夠推動美國經濟走向新的繁榮的最大潛力來自於技術進步。美國是世界上最具有創新優勢的國家。但是,下一個新技術革命的主題是什麼,什麼時候才能到來,局面仍不明朗。
金融危機過後,美國的金融體系何去何從,還會按照原來的方式執行嗎,還會在美國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嗎?金融業的現有問題解決了,是否就意味著美國經濟走出了危機。金融市場的凍結可以在短期內得到緩解,但是金融機構本身的深層次問題則需要時間,如何重新建立市場經濟正常執行所必不可少的信任,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EXC')
txt小說上傳分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