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人,還有鹽商和行商。行商壟斷的資金多達幾千萬兩。
工商業的發展,又促進了城市的繁榮。“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諺語,就出現在這一時期。當時,蘇州城的人口已不下五十萬,加上郊區超過了一百萬餘人。閶門之外,踹坊就有四五百處;盤門、葑門等處,也是萬家燈火。南京,乾隆時也發展到了四五十萬人,燈影裡的秦淮河,槳聲不斷,歌舞昇平,茶褸酒館,歡聲不絕。廣州,當時已被稱作“金山珠海,天子南庫”了。在這裡,已有幾十個單位與外國貿易,乾隆五十七年(1792),清朝對西方國家的貿易,已超出二百四十多萬兩。乾隆年間,長江河岸的無錫、鎮江和漢口,被人譽為“布碼頭”、“銀碼頭”和“船碼頭”。當時,漢口已成為長江中游最大的商品集散地。至於北京,那就更是全國貿易中心了,安定門外的“外館”、城內御河西岸的“裡館”,隨時迎送著全國各地的客商。
五、乾隆對歷史的八大貢獻
乾隆在位六十年,做的事情很多,光記載他言行的《清高宗實錄》就達一千五百卷,其主要歷史功績歸納起來有八個方面:
1。編修文化典籍
如果說康熙是位學習型皇帝,雍正是位改革型皇帝,那麼,乾隆則是一位文化型皇帝。乾隆在文治方面做的事情主要有:
(1)主持纂修《四庫全書》
乾隆帝繼位以來,經常想,由於明末戰亂,造成很多寶貴書籍都散失了,如果把它們收集整理出來,豈不是一件很好的功德嗎?這樣既可以進一步籠絡大批知識分子,充分顯示自己重視文化的積累,又可以藉機把民間藏書統統審查一下,去掉不利於清朝統治的內容,真是一舉兩得。於是乾隆下詔特赦被充軍新疆的紀昀,由新疆回京做總纂,組織文人學者開始整理編輯。
紀昀,字曉嵐,是清朝著名的大才子,才華出眾,機敏過人,又擅長說笑,很受乾隆喜歡。由於他為人耿直,不趨炎附勢,所以屢遭和��熱說募啥氏鶯Γ�糧《啻危��捎誶�〉鄹褳饃褪叮�虼瞬哦啻撾V型嚴鍘1嘧牘ぷ骺�劑恕R淮吻�∥始完潰骸凹桶�洌�聳槿「鍪裁疵�幟兀俊�
紀昀才華過人,也十分機敏,當乾隆問他時,他已想好名字,但他知道乾隆博古通今,文才出眾,不敢貿然回答,看著皇帝沉吟、微笑的神態,似有所得,於是躬聲回答說:“皇上是否想把古書皆藏於經、史、子、集四庫之中,而取名《四庫全書》?”
乾隆高興地說:“正是,書名就叫《四庫全書》,你們編寫的地方叫‘四庫館’。”
此後,在總編纂紀昀的帶領下,戴震、錢大昕、趙翼、王鳴盛等三百多位名流學者開始了辛勤的工作。他們收集古今圖書兩萬多種,然後加以篩選,凡不利於清朝統治的一律銷燬,據不完全統計,在編《四庫全書》的過程中,被銷燬的圖書有三千種之多。
經過紀昀及全體四庫館人員二十年的共同努力和認真工作,這項巨大的《四庫全書》工程終於完工了。全書共收書三千四百六十一種,七萬九千三百零九卷,裝成了六千二百七十五冊。《四庫全書》總共抄寫了七部,藏於皇宮的文淵閣、圓明園的文源閣、避暑山莊的文津閣、瀋陽的文溯閣、杭州的文瀾閣、鎮江的文宗閣、揚州的文匯閣等七處。這對後人研究我國古代燦爛豐富的文化遺產,是一項重大貢獻,但其銷燬那麼多書的負面影響也不可忽視。
(2)編修《滿文大藏經》
乾隆命令將漢文、蒙古文《大藏經》譯成滿文,由章嘉呼圖克圖總領這件事,並要求每翻譯一卷,即行進呈,以等裁定,這是一項巨大的文化工程。
(3)整理《無圈點老檔》
《無圈點老檔》(又叫《滿文老檔》、《老滿文原檔》、《舊滿洲檔》)是以無圈點老滿文為主書寫的,是現存最為原始、系統、詳盡、珍貴的清太祖、太宗時期編年體史料長卷。該檔形成於清入關前,到乾隆中期已經百餘年,文字難以辨識,紙張年久老化,字跡漫漶不清。
乾隆命對《無圈點老檔》進行整理,用無圈點老滿文和加圈點新滿文分別重抄,先抄出草本各一部,再抄出正本存內閣各一部,另抄出副本存瀋陽崇漠閣各一部,並抄出存上書房一部,總計共七部。
(4)敕編《八旗通志》、《滿洲源流考》、《欽定滿洲祭神祭天典禮》等。
(5)命編《御製五體清文鑑》,這是多民族文化的一個碩果。
(6)重視京師文化建設
表現在:一是編繪了《京城全圖》;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