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2/4 頁)
手譯述英國生物學家赫胥黎的《天演論》,這本書成為轟動一時的傳世名作。《赫胥黎文集》第七卷前兩部分專述進化論,題為《進化與倫理》,嚴復將它譯為《天演論》。他每譯完一篇,都加了按語,共二十九條,與譯文的篇幅不相上下。1895年初,嚴復在他主辦的《國聞報》的增刊《國文彙編》第二、四、五、六期陸續發表,1898年四月,又以《天演論》書名出版。
《天演論》強調生物是進化而來的,不是萬古不變的。遵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規律,“物競”是生存競爭,“天擇”是自然淘汰,一競一擇,促使自然界生物進化。赫胥黎認為這種生物進化,同樣適用於人類社會的發展。嚴復在譯《天演論》時,每每結合時勢,加按語,寫譯註,使國人洞悉“物競天擇”、“優勝劣汰”、“適者生存”之理,激發人們“自強保種”,救亡圖存。《天演論》上半部闡述的是達爾文主義,用生物進化論來解釋社會現象,宣揚西方弱肉強食的理念。下半部闡述“人治日新”、“終將勝天”,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復興的信心,成為愛國志士維新變法的理論根據,對當時和“五四運動”時期思想先進的中國人起了重大的思想啟蒙作用。
《天演論》由於赫胥黎新奇的思想和嚴復流暢的筆力,在當時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奠定了嚴復作為中國近代史上最重要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的地位。
從甲午戰爭到戊戌變法這幾年,是嚴復一生中最重要的時期,但他不太贊成康、梁掀起的政治改革運動,而是看重教育,強調搞教育、辦報紙、“開民智”,並把這看作是救國之本。“百日維新”後,嚴復在政治上的立場更加趨於保守了。
嚴復一直沒有停筆,在辛亥革命前十年,他又翻譯出版了許多重要著作,其中主要有亞當·斯察的《原富》、孟德斯鳩的《法意》和穆勒的《穆勒名學》(上部)。這三部譯著,加上先前翻譯出版的《天演論》,全稱“嚴譯四大名著”。此外,嚴復還翻譯出版了斯賓塞的《君學肆言》和耶方斯的《名學淺說》等。
【點評】
嚴復是一位啟蒙思想家,從西方引進了一系列資產階級的哲學、經濟學和社會政治學說,開闊了封閉多年的舊中國人的眼界,為中國近現代文明的演變播下了種子。
第二十章 義和團運動
自鴉片戰爭以後,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對外國列強侵略的一忍再忍,一退再退,一個個喪權辱國的條約在列強的炮艦威逼下不斷地簽出,大量的割地賠款使中國人民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生活陷入水深火熱之中,中外民族矛盾越發尖銳起來,終於爆發了滅洋興國的義和團運動。
一、義和團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義和團組織最早是在白蓮教的基礎上產生的。嘉慶時期的白蓮教起義失敗後,幾十年間,白蓮教的各個支派繼續暗暗流傳。在京津、山東、河南、山西等省有八卦教、經陽教、榮華教的秘密結社,都屬於白蓮教系統,其中以八卦教傳播最廣。清朝官方規定,凡傳習八卦教的,不但要查拿禁止,而且為首的要處以極刑。在這種高壓政策下,八卦教徒便用傳習拳術來隱秘自己。
中日甲午戰爭時,山東有些地區已有義和拳組織的活動。戰後幾年在魯南活動的大刀會,也同義和拳組織有聯絡。這種組織有過“拳會”、“紅拳會”、“義和拳會”等名義。參加義和拳的,以農民、手工業者最多,他們平時在家裡從事各自的生產勞動,在勞動之餘,在一起練習武術。加入義和拳組織,需要履行一種儀式:練拳時要先跪在地上給師傅磕頭,面朝南發誓,還要口中叨咕咒語。師傅告訴徒弟,只要按照這種方法練下去,就會練成“神拳”,能躲避槍炮的射擊,刀槍不入,所向無敵。這種因對西方火炮的野蠻而產生的幻想迷信對當時無知的民眾產生了很大的吸引力,人們紛紛加入義和拳的行列。在山東,由於德國軍隊入侵膠州灣,德國教會變本加厲地盤剝,教會勢力不斷擴張,橫行鄉里,魚肉百姓,終於激起了大規模的農民反帝愛國運動。
1898年十月,山東冠縣義和拳首舉義旗,揭開了義和團運動的序幕。冠縣城的梨園屯與京津威縣交界,這裡的天主教民在法國傳教士的指使下,與村民長期爭用玉皇廟基,並於1897年春在舊廟基上重建教堂,結果“村民大譁,群起抗拒”。村民閻書勤、高元祥等,綽號“十八魁”,率眾驅逐教民,拆毀教堂,重建玉皇廟。他們還邀請威縣著名梅花掌首領趙三多前來護廟,趙三多率領拳眾在梨園屯亮拳設廠。傳教士要挾清政府鎮壓拳民,山東巡撫張汝梅一面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