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2/4 頁)
來水。乾涸河床底部的水洞經常是季節性的,上面通常會有前人覆蓋的石板或枝條。
遠離已知水洞之地時,在乾涸溪流轉彎處的外灣最低處或沙丘之間的最低處向下奮力挖掘可能會找著水。炎熱天氣時不要勞作,流汗會帶走更多的體液,而你又並非百分之百可以找著水。必須總能在丟失體液與可能的獲得之間獲得平衡。
充分利用仙人掌類植物提供水源。利用沙漠中日夜間極大的溫差可以凝結水蒸氣取水。(見“必需物品”章中的“水源”部分)
生存的希望
這取決於能否有必需的水資源,同時要防止烈日毒曬和使失水量降至最低的能力。允許有絲微的負平衡。每失水兩升應至少補充一升半的水分(4∶3)。身體流汗後要及時補水。這樣才能使損害降至最低限度,而且也沒有浪費珍貴的水資源。體液缺少並不會降低流汗量。淌汗是體內降溫的機制之一,目的並非是排出水分。如果一次飲水過多,超過身體需求量,會隨即被排洩,毫無益處。
在無水而日溫高達48℃的日子裡,即使整天呆在陰涼棚裡,也僅能維持兩天半的時間。如果日溫低於21℃,可能你可以堅持12日之久。
如果你被迫向安全地帶轉移,所能跨越距離的長短依賴沿途你是否能獲取水分而定。在日溫高達48℃下,如果無水,即便晝伏夜行也只能步行40公里,白天能行走幾公里就很幸運了。在同等氣候條件下,擁有兩升水,你將能夠步行56公里,持續3天。除非每人擁有4、5升水,要不生存的機會不會繼續增加,而在受過良好訓練的同時又擁有堅毅的決心,則可能會創造奇蹟。
6、2 庇身棚與火源
搭起帳篷以免陽光直曬才能休息。不要滯留在金屬外殼的車輛或飛機裡,在烈日下氣溫很快就會升高到讓你無法忍受的程度。可以利用它們支撐帳篷,或者在機翼的陰影下搭建帳篷。要充分利用岩石突起和乾涸河床的廕庇,利用中空雙層的方法來隔熱防冷。(見“熱帶地區”)
身處荒漠沙地時你也可以利用車輛或飛機殘骸在沙地底下建一蔽身所。許多沙地生活的動物白天都藏身於地表之下,那裡晝涼夜暖。沙地不允許你打隧道,你必須有支撐材料。
為了節省能量和體液,在較冷的夜間修建你的避身棚。四周壘上石塊可以防風沙,也可以藉助乾涸的河床壁,但要留心可能下暴雨或者經常有間斷洪水的河床。
如果利用織物搭帳篷,白天應將底邊鬆開上卷,以增加空氣流動,夜間可用岩石壓緊。不要直接躺在熱地上。只有將床搭高,身下的空氣才能流動迴圈。
夜間需要生火取暖和燒水。上升的煙火會成為引人注意的訊號,對獲救會有利。沙漠地帶的各類灌木都很易於點然。如果地面完全空曠無物,車輛上的汽油和其他燃料與細沙混和放在容器裡,也會燃燒得很好(這也是引燃其他火堆的簡便方法)。駱駝、驢子和其他動物的糞便也很易於燃燒。
6、3 衣 物
穿上衣物既有助於防止日曬,也可減少體液流失和夜間保暖,以及防止蚊蟲叮咬和棘刺刺傷等。這裡穿著的衣物應該輕便,寬鬆而且合身,在衣層與身體之間有空氣層可以隔熱保暖。長褲比短褲更能防護蚊蟲叮咬(在白天還能很好地防日曬)。
不要輕易脫下衣服,否則不僅有被灼傷的危險,還會增加流汗。但要儘可能穿得寬鬆以便有隔熱的空氣層,這時流汗可以使體內有效地降溫。
頭巾
背部附著一塊方布的帽子會對頭頸部有所保護,仿製沙漠地帶生活居民所戴的頭巾效果會更好。你需要一塊大約120平方厘米的布料,一塊更小如手帕大小的布料,和一條布帶以便將前兩者縫合在一起。
用手帕布作為頂部,那片大塊布料沿對角線摺疊,放在手帕上,長邊朝前,用布條沿頭部四周將它們扎住,允許方便取帶。這既可防曬又能隔熱,既很涼爽又可防護沙暴迷眼。夜間睡覺時放在面部可以防寒。
護眼
護目鏡或太陽鏡這時會派上用場。由於護目鏡多為極地地區生活所設計,其時可能並非很適用。用菸灰塗抹在眼瞼以下的面部上會減少亮光反射造成眼部的傷害。一條寬窄適宜的條帶在前面可以防護眼睛免受各種反射的閃爍光和風沙的危害,相應位置上要留一對小縫以便眼睛能方便地發揮功能。
鞋
不要赤腳走在熱沙上,等到感覺灼燙時已經晚了。光腳時面板可能會被燙起泡,甚至引起化膿感染。也不要穿平底涼鞋,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