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4/4 頁)
朝臣們散去很多,李業詡終於能擠到殿內來了,不用在外面吹冷風。這時看去,李世民分明是一副明知故問的神情。
“陛下,臣奏請加大開發南方力度,特別是江南道的開發,還有…這是臣的奏疏。”
有宮內宦官接過奏章,呈給李世民,李世民接過,裝模作樣的翻看起來,“你說說,為何有此奏議?”
“貞觀四年,風調雨順,全國糧食大豐收,各地糧倉充盈,百姓家中也都有了不少的存糧。但與前朝相比,各糧倉存糧還是少之又少,可是天災不可避免,臣也擔心,萬一今年沒上年般好收成,天下百姓還能否不餓肚子?…國之根本在於民,民猶以食為天,”房玄齡娓娓而道。
底下的朝臣中響起嗡嗡的議論聲,這新年朝會上,竟說這些不太吉利的話?
“若要保持糧食的穩定增產,必須…”房玄齡娓娓而言,引經論據,只說了大半個時辰。
李業詡聽著,這些話挺熟悉,好像很多是自己當時和這位大佬講過的麼。
卻聽房玄齡接著講,“因此臣等提議,從貞觀五年始,舉大力開發南方,特別是江南地區,以江南道為基礎,責成江南道諸州,還有嶺南道一些州縣,加大農業生產,耕荒種植,興修水利,詳細情況臣都寫於奏疏上,臣於上年夏,奉陛下令,已經責成戶部對南方的田畝、種植、水文、人口、民情等加以詳查,詳細資料都有備案,”房玄齡詳細地說明了一些摸查的情況,看來這老傢伙是做足了功課了。
“玄齡分析的非常有道理,只是今日不是朝議,不做決斷,各位可有何意見可以說出來…”
“陛下,臣附議,”長孫無忌出列奏道,接著又有王珪、溫彥博、魏徵、戴胄等表明支援的態度。但也有表示反對,蕭瑀就是其中一位,竟然和房玄齡當庭爭辯起來。
“南方大多是蠻荒之地,人口稀少,根本沒必要開發,把朝廷錢財浪費在這裡,”蕭瑀梗著脖子說道。
“朕今日讓你們知曉情況,怎可爭吵?所有人回去後斟酌一番,待正式朝會後再議。”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