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3/4 頁)
上前,代表文武百官向皇帝李世民恭賀新年,“元天首祚,景福維新,聖敬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與天同休…”
眾臣也跟著齊聲恭賀。
繁瑣的一番禮儀結束後,李世民開始發表演說。
太陽已經出來了。站在殿門口處的李業詡竟能曬到太陽,身子覺得暖洋洋,感覺好多了,滿是好奇地伸著頭看著裡面。
“今日是正月初一,又是新的一年開始。朕今日在此舉行新年朝會,和諸位同賀新年,天佑大唐,貞觀四年,我們君臣同心,天下大安…”
一臉得意的李世民走下御座,娓娓而道:“貞觀元年時,關中地區鬧饑荒,一斗米值一匹絹;貞觀二年,全國出現蝗災,糧食歉收,物價也很高;貞觀三年,洪水肆虐,毀壞良田無數,百姓遊離失所…朕惶恐啊。而剛剛過去的貞觀四年,北疆終得安寧,年內風調雨順,天下糧食大豐收,各地糧倉充盈,鬥米不過三四文錢,百姓不再餓肚子,背井離鄉的人都回歸故里。四海昇平,作奸犯科者極少,整個一年犯死罪的只有二十九個人。大治之下,民風淳樸,東至大海,南及五嶺,均夜不閉戶,路不拾遺,行旅不需帶糧,只是在路途上取食物…”
李世民一席話說完,早有阿諛奉迎之人出列拍馬屁,李業詡看不清是何人。接著幾個穿胡服的屬國使節也出列,大大讚美了一番李世民治下的豐功偉績。
李世民一臉得意的神情,環看了身邊的大臣們,“貞觀初年,大臣們上書都說:‘君王應當獨自運用權威,不能委任給臣下。’又說:‘宜震耀威武,征討四夷。’只有魏徵勸朕說:‘偃武修文,中國既安,四夷自服。’朕採納他的意見。如今胡漢一家,頡利歸來,其部族首領成為宿衛官員,各部都受到中原禮教的薰染…”
只有李業詡心裡在偷笑,好你個無恥的皇帝,在各屬國使節面前說“偃武修文,”沒有用武力,那頡利會自個乖乖地跑到長安來聽你李世民教誨?!還不是自己的祖父李靖率兵把人家打殘了,那些部落才會乖乖地聽你的話。
也不知今日頡利是否在朝堂上。若在朝堂上聽了李世民這番話又會有何感想,估計都想狠狠地上去踢李世民幾腳,人家滿肚子的苦水沒處吐啊!
狠狠地打了人家幾下耳光,甚至把人家打殘了,再輕描淡寫地說幾句好話,安慰人家幾句,李世民現在就是這個德性。
偃武修文,若真的和後世的兩宋一樣抑武重文,不重視軍備,即使經濟再發達,那還不是照樣被人欺凌,稱臣納貢,丟盡了堂堂華夏的臉。
李世民一通堂而皇之的場面話說完,異常滿意地回到御座上。
接著是各使節獻上各自屬國的禮物,各禮單都由禮部官員在朝堂上念出來,禮物貴重、數量多的屬國使節一臉驕傲的神色,而禮輕的則滿臉羞愧,只覺得丟臉。
李業詡聽著禮物豐富的彷彿是開萬國博覽會一樣,各色各樣的東西都有,數量更是無法計數。
這國家強盛就是好,至少逢年過節都會收到下面屬國的貢禮,不像後來的朝代,打仗打不過鄰國,打輸了老是要給鄰國送東西、送女人,還自個稱臣,稱人家是主,李業詡想想都有氣。
現在大唐是主,其他是臣,屬國,而後面的宋,則顛了個兒。
國家實力才是第一位,沒有實力,誰會怕你,聽你?
李世民也大把地獎賞了朝臣們及各藩屬國使節們禮物,所有人都喜氣洋洋,皆大歡喜…李靖是第一個被賞賜的人,賞禮很重。
但李世民的賞賜卻沒有李業詡的份,李業詡有些忿忿。
接著還舉行盛大的宴會。
只是這宴會很沉悶,酒不能多喝,菜不能多吃,也不能大聲說話,還有官員來檢查禮儀,非常拘束,很不自在。還好李業詡在最外邊,沒什麼人注意到,於是放開肚子吃。
大年初一的盛大朝賀在一片歌功頌德和滿殿的馬屁聲中結束,各屬國的使節及一些榮譽性質的大臣和將領們都退了出去,連李恪這些皇子們也都走了。
而朝會並沒如往年一樣結束,一些大臣都心知肚明,知道李世民有重要事情告知他們。
但很多不知情的大臣卻有些意外,按以往的程式,接下來就散朝,散朝後要有一系列的慶祝活動。
讓這些人意外的是,與往年不一樣,元旦朝會接下來要商議一年內的大事了。
大臣們重新站好隊,房玄齡走出班列,“陛下,臣有事上奏…”
“玄齡,朝賀的日子裡,有何事上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