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部分(第3/3 頁)
觸,腸膜細胞受到透過腸子的食物的磨損,紅血細胞受到毛細血管壁的磨損。在各種情況下,摩擦和其他原因都會使得細胞受到傷亡。就面板和腸膜來說,處於深層的細胞必須保持分裂的能力,以便新的細胞能夠不斷地代替已剝落的老細胞。實際上,在面板上,表皮細胞在剝落前就已死去,因此面板的最外層是一種死的、不易磨損的,抗氣候的保護層。在摩擦特別大的地方,死層就會堆疊成為一種胼胝體。
紅血細胞完全沒有細胞核,因此,沒有細胞分裂機能,這種機能總是集中在核裡。但在人體內的許多地方,特別顯著地是在某些骨頭的骨髓裡,有著帶核的細胞,這種細胞能分裂並能形成子細胞,這種子細胞則能逐漸失去它的核,並變為紅血細胞。
但是,在達到成年後,通常不進行分裂的某些細胞,卻保持著分裂的能力,以備突然需要修補。這樣,長時間停止生長的骨頭,在折斷之後能夠開始再生長,這種生長正好持續到修補了折損為止,然後又停止生長(很遺憾,神經細胞不能做這樣的工作)。
某些細胞在被置換之前能活多長時間,通常取決於它們所受的應力的性質和強度,因此很難說出細胞的準確壽命(曾經發現大鼠爪子底部上的外皮,在某些情況下,在兩個星期之內就完全被置換了)。紅血細胞是一種例外,它受到一種亙久不變的磨損。人類紅血細胞的可預測壽命大約為125天。
第100節
衰老和死亡,這似乎是一種恥辱,但又顯然是不可避免的。像人這樣的生物實際上註定要變老和死亡,因為我們的細胞似乎由它們的基因“編制了程式”,逐漸地經受著與時俱進的稱為衰老的那些變化。
衰老有某種用處嗎?衰老有什麼益處呢?
生命的最驚人的特性,除了單純的生存之外,就是它的適應性。在陸地上、海洋裡和空氣裡有生物;在溫泉裡、鹹水裡、沙漠上、從林裡和兩極的荒蕪地區裡以至各處都有生物。甚至有可能設計出我們認為在火星上和木星上存在著的那樣一些環境,並有可能發現在那些條件下生存的簡單生命形式。
為了獲得這樣的適應性,基因結合物和基因性質本身必須發生經常性的變化。︴米︴花︴書︴庫︴ ;www。7mihua。com
單細胞生物進行分裂,兩個子細胞都有著原細胞所具有的基因。如果基因能夠作為完善的複製品透過一次次分裂永遠傳遞下去,那麼,原細胞的性質就決不會發生變化,不論它的分裂和再分裂有多麼頻繁。然而,複製品並不總是那麼完善;有時會發生無規的變化(“變異”),而且逐漸由母細胞產生不同的品系、不同的變種,最後形成物種(“進化”)。某些物種在某種環境裡比其他物種能生存得更好,因此不同的物種佔據著地球上不同的小環境。
有時,各個單細胞生物之間互相交換染色體。這種原始形式的性行為導致基因結合物的改變,而這又進一步加速進化發展。在多細胞動物方面,兩個生物互相合作進行有性繁殖變得越來越重要。除了變異能單獨造成變種外,不斷產生帶有基因——一種一些基因來自父方、一些基因來自母方的無規混合物——的幼體,也能形成變種。結果,進化的速度大大地加快了,而新形成的那些物種能更容易地散佈到新的小環境,或者能使它們本身更好地適應舊的小環境,從而比從前能更有效地利用小環境。
因此,其關鍵就是產生帶有新的基因結合物的幼體。某些新的基因結合物也許很拙劣,但它們的壽命不長。那些非常有用的新的結合物能夠“成功”並排除競爭。然而為了辦得最成功,帶有“未經改進的”基因結合物的較老的一代不應留在這樣的環境裡。可以肯定,上了年紀的生物總是會隨著時間推移而死去,有的是由於事故造成,有的是由於生命消耗殆盡所致,但可以更有效地促進這個過程。
其早期幾代具有預定要衰老的細胞的那些物種會更有效地促進新陳代謝。幼體就會進化得更快而且更成功。我們能看到我們周圍的生物長壽所造成的不利因素。能活數千年的紅杉樹和刺毛松球幾乎滅絕了,長壽的象幾乎沒有短壽的老鼠那樣能適應環境;或者說,長壽龜沒有壽命短的蜥蜴那樣能適應環境。
為物種(甚至人種)著想,似乎最好是老了就死去,而讓幼者生存。
這很令人感到遺憾,但事情似乎就是這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