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2/4 頁)
來聲稱他比我更加勤奮。”
有人說:“你是不是太誇張了,那些成就比我大1000倍的人,難道就比我勤奮1000倍嗎?”我說:“他們的成就比你大1000倍,是因為成功的乘數效應,但他們的勤奮,最少也是你的10倍。處於職業生涯初期的人,沒有什麼資源可以利用,勤奮就是你唯一可控的成功必要因素,不勤奮,能行嗎?”
級別越高,就越勤奮,這是職場的普遍現象。或許有的高層管理者表現得很悠閒,整天無所事事的樣子,但管理者是“勞心者”,他的腦子一定是一刻不停都在轉動的。而很多職業生涯停滯的人,首先停滯的,就是腦子,不再思考,也就不再成長。不要說回家後,就是上班的時候,也是如此。工作平平,無人賞識,久了,心也停滯了,死在一個職位上,動也不動。
剩者為王的年代
中國人喜歡走捷徑,喜歡鑽空子,連修行佛法,都能找出簡單的法子。一千多年前,禪宗曾有“頓悟”與“漸悟”之爭,最後,由於慧能的“頓悟”說更切合普通人的心理需求,成為主流門派,一千多年來對中國人的思維與行為方式影響很大。一般人都視“頓悟”為更高明的法門,追求這種境界。不但文學作品描寫所謂剎那間大徹大悟的情節比比皆是,就連不少策劃公司,也以幫助客戶實現“從99度到100度的飛躍”為賣點。 。 想看書來
第四章 成功者的特點(3)
但現代格式塔心理學透過實驗證明,任何頓悟必須以有明確的思考問題為大前提,同時,頓悟要求對此問題經過長期、認真甚至艱苦的思考。
也就是說,沒有“漸悟”,就沒有“頓悟”。如果不是持續加熱,水根本就燒不到99度,又何來最後那“從99度到100度的飛躍”呢?成功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如果沒有持續行動,就沒有足夠的量,就一定不會有最後那一度的飛躍。
如果把職場比作一口大鍋,我們就是鍋裡的水。那最後一度的飛躍當然是無比愉快的,但之前從0度到99度的漫長燒煮煎熬,卻是這一切的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成功者所必須具備的素質,如自信、堅定、忍耐等等,必須培養出來,才能紮根在你身上成為人格特質。如果沒有這個經歷,就算你機緣巧合成功了,也只是一時成功,不一定哪天就可能從成功的寶座上滑下來。
正是在這個從0度到99度的燒煮煎熬過程中,絕大多數人放棄了,甘於沉淪。其實他們不知道,除非跳出這口大鍋,否則他們只不過是換了一種被煎熬的方式。
比爾·蓋茨曾說:微軟的成功,不是因為自己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情,而是因為絕大多數競爭對手做得相當差。戰爭年代的毛澤東,不斷教育官兵:勝利往往源於最後五分鐘的堅持。
職場上也一樣。只要你比別人做得好一點,堅持得久一點,時間能讓你得到你想要的東西。這就是俗稱的“剩者為王”。
有些人習慣於不滿意就跳槽,但跳的時候一定要明白:根據職業發展規劃,讓跳槽幫助自己走向職業發展的下一階段,才是最好的跳槽,否則,如果只是單純地逃離不滿意的環境,很可能會“才出虎口,又入狼窩”,導致反覆跳槽。最要不得的,是不分專業、不分行業盲目跳槽,這是人生的最大浪費。人的職業發展,或者是沿著專業的方向發展,或者是沿著行業的方向發展,不能在不同的專業或者行業之間跳來跳去。人生最大的浪費,是選擇的浪費。即使是一個天才,要成為某行業或專業的頂級人物,一般也要花費8~10年的執著努力,從而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擁有別人不具備的優勢。職場遊戲中,一遇到困難就不玩了的人,哪行哪業都沒有深入進去,什麼都會一點,但什麼都不精通、不專業,只好一直做不需要精通的初級工作,結果肯定一無所獲。
小文以前在外企工作,後來被事業機會所吸引,跳槽到一家民營企業。很快,小文就發現新環境與以前的外企大不相同。沒有人聽她的意見,沒有人願意多做一點事情,同事們的觀念意識沒有到位。小文的工作需要其他組的人配合,而他們不認為這是自己該做的,非要等領導壓下來才做。小文發現,這裡個人發揮空間很大,但管理隨意,人為因素也很大。她做得很不開心,辭職又有點不甘心,不走又覺得環境實在不適合。後來小文想清楚了,決定還是留下來積極地做事情。一方面,她非常看好該行業以及該品牌的前景;另一方面,崗位也是她喜歡的,能夠在工作中得到滿足,哪怕這種滿足目前還只是沉浸在自我欣賞的層面。10個月後,她覺得自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