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2/4 頁)
好。有人以為藝術可以不拘一格,但中國人有他的傳統偏愛,我們寧願如此。現在毛澤東先生來到重慶,他與蔣主席有十九年的闊別,經長期內爭,八年抗戰,多少離合悲歡,今於國家大勝利之日,一旦重行握手,真是一幕空前的大團圓!認真地演這幕大團圓的喜劇吧,要知道這是中國人民所最嗜好的!歷史學家侯外廬從國共兩黨的歷史來分析,以為這回國共談判的前景未必樂觀。他打了個比方:“老頭子和青年人難成婚姻!”毛澤東笑答:“不行的話,可以刮鬍子嘛。”不過,蔣介石不願“刮鬍子”。重慶談判進展維艱。既然蔣介石要中共方面先提方案,中共方面由周恩來、王若飛出面,國民黨方面由王世傑、張群、張治中、邵力子出面,經過幾天初步交談,中共方面於九月三日提出了方案,共十一條,要點如下:
一、確定和平建國方針,以和平、團結、民主為統一的基礎,實行民國十三年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所宣佈的三民主義。
二、擁護蔣主席之領導地位。
三、承認各黨派合法平等地位並長期合作和平建國。
四、承認解放區政權及抗日部隊。
五、嚴懲漢奸,解散偽軍。
六、重劃受降地區,中共應參加受降工作。
七、停止一切武裝衝突,令各部隊暫留原地待命。
八、結束黨治過程中,迅速採取必要措施,實行政治民主化、軍隊國家化、黨派平等合作。
九、政治民主化之必要辦法。
十、軍隊國家化之必要辦法。
十一、黨派平等合作之必要辦法。
九月四日,中共方案提交給國民黨代表。蔣介石看了,在當天的日記中寫著讀後感:“腦筋深受刺激。”蔣介石親自擬訂了另一方案,即《對中共談判要點》。這“要點”一開頭便寫道:“中共代表們昨日提出之方案,實無一駁之價值。倘該方案之第一、二條尚有誠意,則其以下各條在內容上與精神上與此完全相矛盾,即不應提出。”在蔣介石看來,中共的方案中,只有“實行三民主義”和“擁護蔣主席之領導地位”這兩條“尚有誠意”,其他九條純屬“不應提出”之列。於是,蔣介石在“要點”中提出了他的四條:
一、中共軍隊之編組,以十二個師為最高限度。駐地問題,可由中共提出具體方案,經雙方商討決定。
二、承認解放區絕對行不通。只要中共對於軍令政令之統一能真誠做到,各縣行政人員經中央考核後,可酌予留任,省級行政人員亦可延請中共人員參加。
三、擬將原國防最高委員會改組為政治會議,由各黨派人士參加,中央政府之組織與人事,擬暫不動,中共方面如現在即欲參加,亦可予以考慮。
四、原當選之國民大會代表,仍然有效。中共如欲增加代表,可酌量增加名額。
雙方的方案相距甚遠,使談判變得艱難。內中,最核心的一條,依然是軍隊。一如往日的國共談判,雙方仍在軍隊問題上討價還價。這一回,由毛澤東和蔣介石直接討價還價。毛澤東“開價”:中共已有一百多萬軍隊,至少應編十六個軍四十八個師。蔣介石“還價”:以十二個師為最高限度。毛澤東的“開價”,是蔣介石“還價”的整整四倍!這麼大的差距,使得雙方談來談去,難以取得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公平價”。那時,蔣介石的軍隊為二百六十三個師。即使中共編四十八個師,國民黨部隊仍為中共的六倍。另一個問題,則是政權問題。毛澤東要求蔣介石承認中共所領導的解放區,而蔣介石則一口回絕,“絕對行不通”!談判的地點,從林園改到桂園,又從桂園改到堯廬。堯廬,即曾家巖德安裡蔣介石的侍從室。談判桌上,雙方僵持。談判桌外,蔣介石和毛澤東頻頻交往,倒是客客氣氣:八月二十九日晚——蔣介石前往林園二號樓,探望毛澤東。
九月二日晚八時三十分——蔣介石在林園宴請毛澤東,並介紹毛澤東和國民黨官員、參政員見面,內中有孫科、熊式輝、陳立夫、王雲伍、白崇禧、翁文灝等,還有那位提出電邀毛澤東來渝的吳鼎昌。熊式輝、白崇禧則是曾與毛澤東在戰場上多次較量的對手。宴罷,毛澤東和蔣介石在林園進行第二次直接會談。
九月四日下午五時——毛澤東應蔣介石之邀,出席軍事委員會舉行的慶祝勝利茶會。會畢,毛澤東和蔣介石在軍事委員會進行第三次直接會談。
九月五日晚六時三十分——毛澤東應蔣介石之邀,在國民黨中央幹部學校禮堂,出席招待蘇聯大使彼得洛夫的茶會,並同觀京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