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那就難以逮住了)。他有著商業頭腦,接手玉泰鹽鋪之後,生意做得紅紅火火。他走在小鎮上,臉上也有光彩了。蔣肇聰娶妻徐氏,生一女一子。女兒叫蔣瑞春。兒子名周康,小名瑞生,號介卿,字錫侯,人們通常稱之為蔣介卿。一八八二年(光緒八年),徐氏病故。不久,娶蔣王廟鎮孫氏為繼室,又病故。這時,玉泰鹽鋪的賬房王賢東,向蔣肇聰舉薦其堂妹王採玉,一言定局。那王採玉當時不過二十有二,年輕寡婦。她初嫁竺某,丈夫脾氣暴躁,常受打罵。未幾,丈夫病故。王氏欲帶髮修行,堂兄憐她命運坎坷,為之作伐。
蔣肇聰第二次續絃,沒有大操大辦,一頂轎子將王採玉抬入了玉泰鹽鋪。那是一八八六年,即光緒十二年,蔣肇聰的年齡已經有四十五歲了。翌年——光緒十三年九月十五日,即一八八七年十月三十一日,在玉泰鹽鋪東樓,王採玉產下一子。這個男孩子,便是蔣介石——他出生時,祖父蔣玉表為他取名蔣瑞元,譜名周泰。上中學時,取了學名蔣志清,字介石。後來他追隨孫中山,改名中正。
唐人所著《金陵春夢》稱蔣介石本是河南許州(今許昌市)人氏,本名鄭三發子,是其母嫁給奉化人蔣肇聰時“拖”的“油瓶”。此乃小說家之言,不足為憑。王採玉嫁蔣肇聰後,除生長子介石外,又生長女瑞蓮、次女瑞菊、幼子瑞青。瑞菊、瑞青早亡。
一八九五年,蔣肇聰病故,終年五十四歲。當時蔣介石八歲,已遷入蔣家祖宅豐鎬房,由寡
母王採玉在艱難中撫養成人。為此,蔣介石深記母恩,事母甚孝。蔣介石幼時,跟小夥伴們玩打仗遊戲,便喜歡自封大將軍,登臺指揮,頗有點“草頭將軍”的派頭。蔣介石得以出人頭地,成為真正的大將軍,在他的人生道路上,有著三次關鍵性的機遇,而且這三次機遇是連環機遇,即前一次為後一次留下了伏線:第一次是一九○六年,十九歲的他正在奉化龍津中學學習,得以東渡日本,學習軍事。在日本,他結識了正在警監學校學習的陳其美,並由陳其美介紹,於一九○八年加入同盟會。他與陳其美、黃乳三人結為異姓兄弟。陳其美歸國後,出任滬軍都督、上海討袁軍總司令,蔣介石在他手下出任第五團團長。第二次是在一九二二年。藉助於陳其美的關係,蔣介石投奔孫中山—— 一九一四年,中華革命黨(中國國民黨前身)成立,孫中山任總理,陳其美為總務部長。兩年後,陳其美在滬被刺身亡。一九一八年春,孫中山任命蔣介石為總司令部作戰科主任。雖說蔣介石曾一度因沒有實權而向孫中山辭職,回到上海醉心於做證券交易,但一九二一年底他還是應孫中山之召赴桂林,參與籌備北伐。一九二二年六月十六日,陳炯明突然反叛,率部炮轟廣州孫中山總統府,孫中山急電蔣介石:“事緊急,盼速來。”蔣介石趕赴廣州,登上孫中山座艦永豐艦,協助孫中山反擊陳炯明。蔣介石侍立孫中山左右,與他共患難、同生死,並於八月十日護送孫中山離粵返滬。蔣介石又及時利用這一機遇,寫了《孫大總統廣州蒙難記》,請孫中山作序。於是,蔣介石聲名鵲起,被孫中山任命為大本營參謀長。
第一部分:最初歲月孫中山電催蔣介石赴粵 2
第三次便是此時此刻,孫中山給正在溪口的蔣介石發來了電報,命他速赴廣州,籌建黃埔軍校。這第三次機遇,正是永豐艦上那難忘的日日夜夜,使孫中山產生了對蔣介石的信任感。蔣介石怎麼會離開風起雲湧的廣州,跑到風平浪靜的家鄉溪口小鎮呢?那是孫中山雖委以大本營參謀長重任,蔣介石仍以為沒有實權。他曾一度“久困目疾,不能閱書,不能治事,憤欲自殺”。孫中山在廣州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與蘇聯[一九二二年底,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聯邦(亞塞拜然、亞美尼亞、喬治亞)四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宣佈組成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後來加盟共和國擴大至十五個。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的關係日臻密切。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建議孫中山派出“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訪蘇。正在香港的蔣介石獲知這一資訊,對於訪蘇倒是有著莫大的興趣。他於一九二三年七月十三日給大元帥府秘書長楊庶堪去函,表示:為今之計,舍允我赴歐外,則弟以為無一事是我中正所能辦者。如不允我赴俄,則弟只有消極獨善,以求自全。既然蔣介石如此熱望訪蘇,孫中山也就滿足了他的願望。於是,八月五日,蔣介石在上海會晤了那位來自荷蘭的壯漢、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兩年前,當中國共產黨在上海貝勒路李書城私寓秘密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時,便是這位馬林代表共產國際出席,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