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3/4 頁)
為“烏雲蓋雪”,體呈半梭形,身軀長健,羽毛緊湊。細細看,鬥雞與常雞截然不同,鷹嘴鷂眼,鵝頸鶴腿。大如鵝般的鬥雞,腦袋卻非常小,雞臉狹長,眼大而深,耳葉短小。而鬥雞的全身羽毛,純青碧綠,在陽光下光澤如青黑錦緞。最特別的,是它金黃色的嘴殼與兩隻巨大的趾爪,威風赫赫。
三十六 國事累卵(4)
如此巨大的鬥雞,被皇帝抱在懷中。左右宦者不停遞上白酒,皇帝用白絹蘸著酒,不停地擦抹鬥雞的身體,為它按摩通絡,以使鬥雞的身體保持潤暢。
鬥雞比演正式開始前,有宦者高聲朗誦詩歌助興:
遊目極妙伎,清聽厭宮商。主人寂無為,眾賓進樂方。長筵坐戲客,鬥雞觀閒房。群雄正翕赫,雙翹自飛揚。揮羽邀清風,悍目發朱光。嘴落輕毛散,嚴距往往傷。長鳴入青雲,扇翼獨翱翔。願蒙狸膏助,常得擅此場。⑩
金雞,確有“五德”,因其頭冠、足距、鬥勇、時呼、唱曉。引申開來,恰恰符合“文、武、勇、仁、信”。可是,我覺得,我們大齊皇室的鬥雞,除了玩耍,沒有任何別的意義。
風勢越來越大,皇帝沒有立刻下令鬥雞開始。
忽然,他瞧見了我,派人喚我近前問話。
“義寧王,斛律愛卿,有何事見朕?”皇帝用漢語問我。從前,皇室一直在朝堂或者後宮用鮮卑語。馮小憐受寵後,皇帝改用漢語,其周圍群臣近侍,也投其所好,紛紛改說漢語。
“突厥使臣欲回行,再提新要求,向我們大齊每年索要五萬匹絹帛。”我趕忙施禮而答。
“答應他們就是了。”皇帝漫不經心,“對了,西賊{11}那邊,每年給他們多少東西啊?”
“錦彩十萬匹。”
“既然如此,我們也給突厥每年十萬匹嘛,不能讓西賊把我們比下去!”皇帝慨然道。
從來只聽說過一國之君與別國交往中為己方爭權益,豈料皇帝自己倒大吐絹帛給別人。本來,突厥使者開口就要七萬匹,是我苦苦力爭,最終講成五萬匹。
“陛下,突厥胡人,狼子野心,我們不能主動示弱,更不能隨便賞賜他們更多的錦帛,否則,他們的胃口會越來越大啊!”我苦勸。
“……好了,就依愛卿所奏。……突厥人,還是餵飽他們,免得他們與西賊一起合擊我們北齊。至於財物,多少隨便,愛卿去辦就是。對了,你對突厥使者說,下次來國,多帶些突厥酒過來,酸酸甜甜,馮昭儀很愛飲用。”皇帝緊緊抱住懷裡的鬥雞。
接著,他忽然問:“義寧王,聽說你會根據風角占卜吉凶,你為朕說說,今天這麼大風,怎麼回事呢?”
我低頭想了想,覺得這是一個勸諫皇帝的好時機。於是,我扶了扶左肩的紫荷{12},回答道:
“列宿不守,眾神亂行,八風橫起,怒氣電飛。山崩石裂,樹木摧頹,揚塵萬里。仰不見天,鳥獸藏躥。兆民駭驚,靈風可懼!”
皇帝聚精會神地聽。
“愛卿與朕言之,何以解之?”
“臣聞,近有歌謠:”大風蓬勃揚塵埃,八井三刀卒起來。四海鼎沸大山頹,惟有德人據三臺。‘謠讖表明,天下將有大事發生。希望陛下能修德克己,畏天順人!“
皇帝沉吟。“朕與母后,多日不相見。孝道之情,庶幾可表!”言語間,他望向北宮。
在那裡,軟禁著皇帝的生母胡太后。
① 今山西壽陽縣西。
② 指周國。
③ 公元574年。
④ 今河南靈寶北。
⑤ 汗血馬。
⑥ 金銀製的大型酒具。
⑦ 治療刀傷的藥物。
⑧ 馬奶酒。
⑨ 又稱“突騎帽”、“長帽”、“大頭垂裙帽”,南北朝時代,在魏朝前期、東西魏時期以及北齊、周國流行。
⑩ 曹植《鬥雞詩》。
{11} 指周國。
{12} 也稱“契囊”,魏晉南朝的時候,大臣們上朝都在朝服左肩部綴紫荷以為裝飾,源起於漢代。北齊時,只有僕射、侍中等高官才能服紫荷。
三十七 獨樓幽夢悽(1)
夜,已經深了。北宮隔壁,我的兒子,大齊皇帝所在的仙都苑附近,燈火通明。
音樂聲,歌唱聲,經久不息。多麼熱鬧的夜晚啊!
我枯坐在殿內的樓梯上,傾聽著。胡琵琶的聲音那麼獨特、悅耳,歡舞交融。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