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部分(第2/4 頁)
周國下詔,禁斷佛、道二教,嚴命沙門、道士還俗,融佛焚經,驅僧破塔。
三十六 國事累卵(3)
從此事可以見出,宇文邕這個周國君王,雄才大略,目的性極強,只要自己所想,他可以不顧一切地去達到。
魏朝分裂之時,我們神武帝控制的東魏與宇文泰控制的西魏,日後變成文宣帝高洋建立的北齊和宇文氏建立的周國。
對峙日久,兩國大體以弘農④為界。我們大齊佔有弘農以東,周國佔有弘農以西。從根本的實力上講,我們大齊一直佔有素稱富庶的東部地區,國內人口也多出北周一倍以上。在武成帝高湛之前,我們這一方一直處於優勢地位。自武成帝以來,我們北齊軍隊的戰鬥力逐漸下降,國力日衰。周國方面,卻蒸蒸日上,特別是宇文邕自掌大權之後,國勢日強。
宇文邕憋足勁要消滅我們北齊。在戰略上,他北連突厥,南和陳朝,想形成對我們大齊的夾攻之勢。為了更好誘使突厥入鉤,他與突厥和親,自娶突厥可汗之女為皇后。而在對陳國的關係方面,他一改前政,不再攻打南朝,反而慫恿陳朝攻擊我們的淮南地區,一方面消耗陳朝和我們北齊,另一方面利用陳朝來牽制我們。
這樣,使得我們大齊基本上處於被人三面夾擊的尷尬地步。
突厥,一直是個絕對不能忽視的、強悍的勁敵。我大齊立國,只有文宣帝高洋立國不久能御駕親征,在四處擊滅柔然的同時,打得當時的突厥人遠遁稱臣。而後,由於我們北齊和周國長期互相為敵,雙方怕另添新敵,誰也不敢得罪突厥。
北周與突厥和親後,相比我們北齊,他們雙方之間的關係更近。突厥佗缽可汗如今在位,周國每年都要給突厥送去繒絮錦彩十萬段,習以為常。我們大北齊,對於狼性突厥,自然也要送物送金銀買取支援。所以,佗缽可汗總是狂妄驕傲地對各國使臣說:“在我大突厥南方,我有兩兒,常常孝敬我金銀財寶,何患沒錢!”
他口中的“兩兒”,就是指我們北齊和西邊的周國。
為了籠絡突厥,還是我,斛律孝卿,給皇帝出主意,以佛教為紐帶,聯絡我們大齊與突厥汗國的關係。魏朝時期,佛教在漠北地區即已經有所傳播,當時的柔然醜奴可汗就曾經派遣沙門洪宣向魏朝皇帝奉獻珠像。那時候,突厥是被柔然汗國統治的鍛奴部落,已經有一些部眾信奉佛教。後來,我們北齊有一個名叫惠琳的和尚,在邊境地區雲遊時被掠入突厥,得見可汗佗缽,就對他說:“北齊之所以富強,正是因為他們篤信佛法啊。”惠琳趁機向佗缽講述佛法大意以及因緣果報之事。出人意料,性情暴悍的佗缽可汗聞而信之,立刻派人修建廟宇專門供惠琳居住,並派遣使節來我們北齊,求取《淨名經》、《涅槃經》、《華嚴經》等經。
我們斛律家族,世代敕勒,語音族源與突厥相近,所以,一直是我負責接待來使。我的屬下劉世清,周慎謹密,能通四夷語,在我推薦下,受命於皇帝,為突厥佗缽可汗把華言的《涅槃經》翻譯成突厥文字。
當今皇帝很想能借助佛經來馴服、軟化突厥這一強敵,非常重視此事,下敕大名鼎鼎的漢儒、中書侍郎李德林為譯成的《涅槃經》作序。
為隆重其事,我們北齊派遣僧人寶暹、道邃等人攜帶經卷文書等物,出使突厥,為佗缽可汗講解“離欲寂滅”,想讓這個殘暴的可汗放棄貪、嗔、痴三毒,皈依淨業空法。
前數日,僧使團派人歸國,講述他們在突厥得到佗缽可汗的隆重接待。宣講經文過後,佗缽可汗躬自齋戒,繞塔拜祭,聲稱說:“恨不生於內地,能敬禮佛道。”
對於這個訊息,皇帝大喜過望,馬上派人攜帶無數珍寶再入突厥,目的無非是阻止突厥人對我們邊境地帶的殺掠。
不過,我本人來講,對僧使團帶回的訊息將信將疑。突厥人食肉飲酪,殺鹿宰羊,不可能遵從佛教“食肉者斷大慈種”的戒律。深居草原,這些人一直以來敬鬼神,信巫術。奉佛禮佛,在突厥之地恐怕不能長久。
無論如何,我們北齊暫時與突厥通好,對方使團來訪,帶來了吒拔馬⑤、金叵羅⑥、突厥白⑦、突厥酒⑧,以及鳴鏑、寬蹬、三葉鏃等物品。如此新奇之物,使得皇帝每日賞玩,讚不絕口。
覲見皇帝的時候,我發現,宮內熱鬧無比。皇帝與那個漢人昭儀馮小憐,距離很近,坐在兩個胡床上,在殿庭觀看鬥雞。皇帝的頭上,戴著一頂鮮卑帽⑨,帽裙被風吹得飄飄蕩蕩。
總算能有機會看到那隻被授予“開府”官職的大型鬥雞。這隻鬥雞,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