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4/4 頁)
日本1938年的支出(單位:十億日元)
…… 市場價格 間接稅淨收入 生產要素成本
(1)個人消費 14。7 0。6 14。1
(2)純私人投資 1。8 0。0 1。8
(4)軍事目的 6。0 0。2 5。8
(3和5)政府投資和政府機構的物資和勞務1。10。01。1可動用的生產淨值23。60。822。8
1938年按生產要素成本計算的義大利國民生產淨值估計為1100億里拉。由於該年外資差額很可能處於平衡,國民生產淨值可能反映了可動用的生產淨值。按市場價格計算,包括約160億里拉間接稅在內的可動用生產淨值約為1260億里拉。
總合政府支出約為392億里拉。這一數字包括轉付款項,即公債利息和撫卹金約72億里拉,所以用於物資和勞務的政府支出,包括軍事開支和政府投資,必為大約320億里拉,餘下來的民用消費和私人投資為940億里拉。既然純私人投資(2)肯定高於可以找出來源的10億里拉,民用的個人消費支出(1)一定低於930億里拉。另一方面,因為軍事目的支出(4)為150億里拉,用於物資和勞務的政府支出(5),包括政府投資(3),必為170億里拉。
間接稅淨收入已在按市場價格計算的可動用生產淨值的各組成類別之中作了分配,以得出各類別按生產要素成本確定的價值,情況如下:
義大利1938年的支出(單位:十億里拉)
…… 市場價格 間接稅淨收入 生產要素成本
(1)個人消費 93。0 13。0 80。0
(2)純私人投資 1。0 0。0 1。0
(4)軍事目的 15。0 1。0 14。0
(3和5)政府投資和政府機構的物資和勞務17。02。015。0可動用的生產淨值126。016。0110。0
德國官方對國民收入的定義與英國的大不相同。為了使人們注意到德國和英國所用概念之不同,A·J·布朗教授早在1941年就對德國的收入資料加以調整,以便能與英國的定義一致。但同時,德國的統計學家為了他們的具體目的,開始調整官方資料,以便使經過修訂的德國數字更接近於那些根據英美定義而統計的數字。不過,即使在現在,經過按西方概念調整過的戰前德國國民收入組成的價值,至少可以說它不過是大致的近似值而已。
根據廣泛引用的格呂寧博士半官方估計,1928年國民淨收入為900億馬克。減去公債利息10億馬克(它和估計為16億馬克的僱主社會保險分攤金一起已計入收入的數字中),按照生產要素成本計算(美國定義)的國民生產淨值為890億馬克。由於外貿差額大致平衡,國民生產淨值可以看作是按生產要素成本計算可動用的生產淨值。這一數字加上76億馬克的間接稅,按市場價格計算的可動用生產淨值為966億馬克。
總合政府支出為418億馬克,其中轉付款項(包括債務利息,撫卹金,以及包括在地方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