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第3/4 頁)
具有約束力。這些原則主要包括:
1、所有南非人擁有統一的國籍;
2、建立一個民主制憲的主權國家;
3、男女平等,各個種族平等;
4、規定受法律保護的基本人權法案;
5、議會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組成;
6、建立全國團結政府;
7、全國劃分為9個省,各省具有一定的立憲和行政權力;
8、制憲會議負責起草和透過最終的憲法;
9、獨立公正的司法制度,包括一個憲法法庭。
這次新憲法的透過,一方面是南非黑人長期鬥爭的結果,但同時也是各派政治力量妥協和合作的表現。它表明,各種政治勢力在建立一個和平穩定的新南非這一點上已基本達成共識;但它們在未來南非政治中的地位,則要由1994年4月27日的大選結果來決定。為保證自由公正的大選,1993年12月7日還成立了4個委員會:多黨過渡行政委員會、選舉委員會、新聞媒介委員會和廣播委員會。同時,還組建了一支由多黨武裝力量組成的全國維和部隊,以制止暴力事件的出現。
為保證選舉的公正,聯合國安理會1994年1月12日透過決議,將向南非派去近1800名文職觀察員。這樣,在聯合國協調下的國際觀察員達2800餘人。大選期間,還將有1000至3000名國際新聞媒介入員進入南非。國際社會與南非人民一樣,在盼望和焦慮中等待著1994年4月27日這一天的到來,它將宣告世界範圍內種族主義制度的根除,它將標誌著非洲大陸民族解放運動的完成。同時,它將為人類歷史掀開新的一頁。
第二十八章 榮任總統
·第一次全民大選日確定
·向白人開明派敞開大門
·“黑人家園”的麻煩
·大選前的躁動
·重建和發展計劃
·1994年4月26日——難忘的時刻
·意料之中的“壓倒性勝利”
·南非第一任黑人總統宣誓就職
把1994年4月27日作為南非第一次全民大選日是在1993年7月2日的南非多黨制憲談判會議上透過的。①這一天,非洲人國民大會總書記拉馬福薩提出最終批准大選日期的決議後,多黨談判會議就此進行了約1小時的辯論。在最後表決中,26個與會黨派代表團中的19個對這一決議表示贊同,但因卡塔自由黨、保守黨、博普塔茨瓦納“黑人家園”等代表團表示反對。隨後,泛非大代表團提出一項修正案,但未得到附議。最後,主持當天會議的納塔爾和德蘭士瓦印度人大會談判代表帕拉文宣佈:“這一決議已獲足夠多數的贊成而予以透過”。參加多黨談判的代表對此報以熱烈掌聲。
①1994年2月2日,將選舉最後定於4月26日、27日和28日三天舉行。
也同在這一天,美國總統克林頓在白宮先後會見了南非總統德克勒克和非國大主席曼德拉。兩天後,曼德拉和德克勒克在美國獨立日愛國慶典活動中榮獲費城自由勳章。在講話中,曼德拉表示,“我們必須從事從各個方面徹底重建我們國家這項艱鉅的任務。我們必須成功地建設一個所有南非人互為兄弟姐妹的國家,患難與共,努力排除從種族和民族的角度來說明自己身份這種可怕的事情。”顯然,他對南非的前途是充滿信心的。
當他回到南非並得知決議透過的情況時,他深深感到,如果要讓因卡塔放棄“三方談判”的奢望並全力投入到目前的制憲談判中來,他必須作出其他讓步。7月13日,曼德拉表示他願意會晤祖魯國王祖韋利蒂尼,討論國王在未來南非的作用問題。為了爭取白人右翼的合作,非國大又與阿非裡卡民族陣線就南非局勢舉行了兩個星期的會議,並發表了聯合宣告,要採取各種和平手段防止南非暴力和無政府狀態擴散。這當然是邁向和解的積極一步。平心而論,佔據了幾百年統治地位的白人即使同意放棄政權,他們對黑人統治的恐懼仍無法消除。任何許諾或保證都無濟於事。·
曼德拉對白人開明派更是敞開大門。他在11月14日表示,非國大承諾明年組成的民族團結政府將包括現任白人總統德克勒克,並呼籲南非白人給非國大一個機會。德克勒克對這種承諾十分高興。作為一個政治家,他深知自己政黨是不可能取得多數的。對曼德拉這一黑人政治家發出的聯合執政的訊號,他十分欣慰地接受了。當他於12月11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舉行記者招待會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