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1/4 頁)
說回家。他唯一的要求是想孩子想媳婦要回家,帶著津貼來到了村裡,找到了兩個兒子,也找到了他日夜思念的老伴。他的腿有問題,老伴就是他最好的柺杖,可惜老伴已是病魔纏身。每個月政府給他一定的補貼,他就是用這些錢供孩子們上的學。金家老爺子是個說一不二的人,在家裡,金德仁誰也敢吼,就是不敢吼金家老爺子。
金老爺子不出家門卻知天下事。他同大人們談論《三國》、《水滸》,能給小兒們講《西遊記》,講他在朝鮮戰場上打美國鬼子的事,直到父母來找,孩子們才戀戀不捨地回去。大孫女金桃是他的掌上明珠,小時候說話像炒料豆,撅著小嘴嫌他不會講神話故事,比如東頭老槐樹底下的老三嬤,七仙女、八仙女的講得頭頭是道。金家老爺子便常常捻他的小鬍子,張開沒牙的嘴笑,他說金桃的性格倔,酷似他。
金老爺子對人們講起金家村的歷史就沒個完,方圓十幾裡的文化古蹟他數個一二三沒問題。他說,東去二十二公里處有個古老的城址是夏朝的,向北八公里處是商周時候的古城,還有“*”時期炸燬的古塔。他說,早些時候那古塔是我們這裡最高的建築,晚上出門迷了路,看看古塔就能判斷出自己家的方位。他說德仁德義哥倆小時候出去拔菜,天非常熱,就到塔底下涼快,塔很高,有三十多米,塔身厚兩米多,塔底下有一尊鐵佛,佛底下又是一口深不見底的井,有清涼甘洌的井水,他們常對著井口喊,井裡就有人答應。所以金桃寧肯相信,金家村就是書上說的秦磚漢瓦的發祥地。爺爺當年拾來壘雞窩的大藍磚上還有“雅爾孝造塔”和“治平元年”的字樣,後來再蓋房子時,這些磚就不見了。
金家村裡,有十多個姓氏,金姓是個大戶,人口能佔到三分之一,其他九個姓佔了三分之二。但細細探究,只有一家姓金的是當地坐地戶,據說多數金姓人家和其他姓氏是從河北棗強縣、山西洪洞縣遷來的。
北海人憨厚,執行政策及時且不走樣,一九八一年,積極響應上級號召,開始聯產計酬;一九八二年,包產到戶;一九八三年農村實行土地承包責任制以後,村集體的一切東西都開始承包。
幾乎是一夜之間,生產隊的東西全歸個人所有了。隊裡的公共財產都要以抓鬮的形式分到每家每戶。金德仁分到了一把長柄鐵鍁,一把掃帚。大件要承包時,金德仁就像裝在布袋裡的一把尖錐,露了頭,第一次在村裡人面前顯出了過日子的能力。因為他早就懂電器,比別人條件優越,別人就是有錢,機器送給他們,他們也不會擺弄。可是金德仁就不同了,他一下子包了一臺脫粒機,一臺揚場機,還有一眼機井。錢二妮就將孩子撇在家裡,到田裡看機井,誰家澆地用一次機井,交五元錢。生產隊裡變承包為拍賣時,金德仁要買那臺脫粒機,幾個平日交往多的好鄰居急切地過去圍在他的身邊,小聲和他商量:咱湊錢一起買那臺脫粒機好不好,都是同姓人,這樣過麥時,大家輪流使用,互相幫忙。金德仁同意了,他們就有了互助組的意味。
村裡人都知道能從土裡生大錢的東西就是土窯,誰能幸運地包到手呢?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土窯》 第二章(1)
金德仁家的致富是從包了土窯開始的。
一九八五年的春天,明媚的陽光灑滿了大地,金家村的上空瀰漫著桃花、杏花的香氣,村東金龍河兩岸繁花似錦,柳樹枝頭著上了一層淡淡的黃綠色,雖說離金龍河還有十多里路,可是花香還是隨風來到了這裡。北海最出名的建築是高三層的大眾百貨公司,也是市裡最早的大樓,它坐落在城的中心,從中心向南去,走六華里路就到了金家村。金家村雖然離城只六里之遙,多數農戶燒飯做菜還是用秸稈,少數人家燒煤,金家村人家土屋上空的煙囪裡還是濃煙滾滾。
土窯是金家村從古代傳過來的老份物業,土窯也實在是老,連金老爺子也說不出它存在的具體時間,更無從考證土窯建立的確切年代。幾經戰亂,金家村沒有任何記載,有的只是如斷代史一般的幾個大家族的族譜,除了記載兩三代人的家庭傳宗接代外,什麼也沒有。
土窯如一個孤獨的老人,遠遠地坐落在村西北角上。
00高達三十五米的煙囪是土窯場的標誌。隨著社會經濟起起伏伏的發展,土窯始終處於開開停停的狀態,窯室的位置也常常處於變更狀態。沒有人說得出哪個位置就是最早的窯室,只是它周圍取土後留下的窯坑一圈一圈地擴大。土窯吸引著大家的眼球。北海平坦肥沃的土地,風吹一粒草種,也能收穫一把肥美的青草。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