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長青感到稱心如意。雖然只有魏長青一個人掙工資,但是礦上工資高於地方上,加上萬冬梅會過日子,利用礦上的空地還種了一點蔬菜,日子算不上小康,算溫飽沒爭議。後來他們有了孩子,日子才顯得有點緊。這個階段,魏長青的日子明顯不如其他的雙職工,要說一點想法沒有是不可能的。事實上,魏長青有一段時間還感到後悔,後悔自己當時年輕,不瞭解生活的艱辛,如果早覺悟,應該娶一個跟自己一樣的土著人家的女兒,雖然長得肯定不如萬冬梅,但是漂亮並不能當飯吃,也不能轉換成兒子的玩具和新衣裳,再說女人也就是那麼回事,醜女人看得時間長了也就慢慢會順眼。
但是,天下沒有後悔藥,有得有失,慢慢過唄。
當孩子大了一點之後,萬冬梅的閒工夫更多了。這時候國家政策也有了一些變化,礦區裡面居然也慢慢有了一些小攤小販,於是萬冬梅就張羅著在礦上作業區裡面擺一個麵條餛飩攤。剛開始魏長青還不同意,說這麼多年都過來了,現在工資又漲了,難道還過不了?萬冬梅說:“工資是漲了,但是物價漲得更多。反正我閒著也是閒著,你不如就讓我做吧。”
魏長青不管她了。但是有一條:只做夜班的生意,白天不要出去。萬冬梅說行。
上夜班的工人以前都是在礦上食堂吃夜餐,但是稀土礦北方人多,所以萬冬梅的麵食攤生意比她預想的要好。生意好的另外一個原因是萬冬梅大氣的性格。她不象南方女人那樣斤斤計較,說話中聽,而且能夠開得起玩笑。礦上工人乾的是力氣活,而且危險,從井下上來了,都希望放鬆一下,即使身體不能放鬆,也要圖個嘴巴放鬆,所以開幾句粗玩笑是不可避免的。萬冬梅不小氣,粗話細話都能聽,所以工人寧可多花幾毛錢,也願意到她的麵食攤子上落個心情愉快,因此,萬冬梅的生意就愈發的好。
魏長青最先感覺到變化的是家裡的伙食比以前好多了,然後就是萬冬梅率先買回來電視機。那時候電視機還是稀罕物,研究所劉工家裡倒是有,還是日本貨,但也不是憑工資買的,而是劉工出國期間天天吃泡麵省下來的,現在魏長青和萬冬梅既沒有出國也沒有天天吃泡麵,居然也看上了電視機,自然有一種翻身做主人的舒暢。一到晚上,他們家就成了電影院,一屋子的人圍在他家看電視。遇上好節目,魏長青乾脆把電視搬到門口,大家看。這時候,萬冬梅的麵食攤已經從夜班發展到“三班倒”,魏長青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也自動加入到裡面去了,竟然不知不覺地成了萬冬梅的“幫工”。
這個“幫工”當得值。事實上,到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萬冬梅和魏長青已經成為嶽洲稀土礦上第一批“先富起來的人”。這時候的萬冬梅和魏長青與周圍人的差距已經不僅僅是家用電器了。
1985年春節,已經富起來的萬冬梅和魏長青帶著寶貝兒子一起到廣州深圳珠海自費旅遊。在深圳東門,吃著一塊五一碗的餛飩,萬冬梅問魏長青:“你覺得他這個餛飩跟我賣的那個比怎麼樣?”
“差遠了。”魏長青說。
魏長青不是誇萬冬梅,老夫老妻之間也用不著誇了。萬冬梅是地道的北方人,做麵食不用學,可以單手擀餃子皮,做的餛飩確實比他們在深圳東門面食館吃的餛飩味道好多了。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高位出局 透資6(3)
“你知道他這裡多少錢一碗?”萬冬梅又問。
“一塊五。”
“我們那賣多少錢一碗?”
“五毛。”
“走!”萬冬梅說。
“去哪?”魏長青問。
“走!”萬冬梅還是一個字。
自從他們家由於萬冬梅的麵食攤到麵食店而走上富裕道路之後,萬冬梅已經找回了自信,她在魏長青面前說話再也不像從前那樣唯唯諾諾了。
此消彼長,魏長青倒也很快適應了萬冬梅現在鏗鏘有力的語言。於是趕緊把剩下的幾個餛飩囫圇掉,牽著兒子跟在她後面走。
萬冬梅一直將他們引到菜市場,仔細地詢問了麵粉蔬菜和新鮮豬肉的價錢,然後問魏長青:“看見沒有?”
“看見什麼?”魏長青問。
萬冬梅一板一眼地說:“深圳這些東西的價錢跟嶽洲差不了多少,但是做出的餛飩卻要買嶽洲三倍的價錢,而且買的人這麼多,這樣的生意哪裡找?”
“你什麼意思?”魏長青問。問得有點膽怯。
“什麼意思還不是明擺著的嗎?”萬冬梅說,“我們應該到深圳來開面食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