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屬於那“極少數”。按照慣例,佔“絕大多數”的移民肯定屬於統治地位,處於“極少數”的土著肯定是二等公民。這不是中國特色,而是國際慣例。比如號稱世界上最*與平等的美利堅合眾國,比如現在在各方面都極力想向美國看齊的澳大利亞,比如與美國價值觀基本一致的加拿大,他們都是這樣。老雁窩當地的老山民其實就相當於美國的印地安人、澳大利亞的土著人和加拿大的魁北克人。美國向來都是喜歡自己制定國際標準的,那麼,他們的做法當然就是國際慣例。其實美國也好,澳大利亞和加拿大也好,小小的嶽洲縣的拐坷拉老雁窩也好,人性都是相通的。事實上,在魏長青和胡婭沁父母的那個年代,中國人還根本不知道“國際慣例”這個說法,卻也自然而然地按照美國、澳大利亞和加拿大這些文明國家遵循的這個慣例做,可見,人性是沒有國界的。
老雁窩原本就是一個小山村,遠沒有上河口那樣出名。以至於嶽洲城關的人除了少數幾個喜歡打獵的之外,很少有人聽說過這個地方。
老雁窩的山民原本靠山吃山,後來一下子在這裡冒出來一個礦務局,按照有關政策,礦務局佔用了他們的山林和坪地,必須安排他們工作,從此,祖祖輩輩靠山吃山的老雁窩山民成了吃國家飯的人。但是在此後相當廠的一段時期之內,他們的身份都不是很明確。他們在礦務局的正式稱呼是“農民工”。“農民工”是什麼意思?到底是農民還是工人?或者是一半工人一半農民?或者是表示他們以前是農民後來是工人?不知道。這種情況一直到*爆發,“農民工”的苦出身成了政治資本,在少數活躍分子的帶動下,起來造反了,其中一個還當了革命委員會副主任,“農民工”的帽子才徹底被摘掉,並且每次開批判大會都有這些已經被“摘帽”的“農民工”都要上臺發言,把一切罪過全部強加到劉少奇身上,這事才算完了。
但是,“完了”的只是表面,事實上他們跟外來的技術移民還是有差別的。這些差別平常看不出來,到關鍵時刻就顯露出來了,比如子女找物件。土著人家的女兒只要長的漂亮,嫁給移民人家的兒子倒是有可能的,儘管移民人家的父母可能不是很樂意,然而畢竟是新社會,婚姻法也明確規定婚姻自由,所以這種情況在稀土礦並不少見。但是移民人家的女兒嫁給土著兒子的情況幾乎是沒有的,至少在魏長青那一代人當中沒有。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就導致土著人家的兒子最終會有一部分成為老大難。魏長青當時就是老大難之一。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高位出局 透資6(2)
老大難魏長青最後走的是“第三條路線”,他既沒有找移民的女兒,也沒有找土著人的女兒,而是找了這兩種人之外的第三種人。
找移民的女兒不可能,他願意對方不願意,找土著人的女兒只能找長相難看的,稍微有點姿色的就都高攀移民子弟了,一般不會考慮嫁給土著人的兒子,剩下的魏長青實在看不上。魏長青的父母雖然原來都是老實巴交的山民,但是魏長青自己卻是在礦上張大的,算是“城裡人”,並且正兒八經地讀到高中畢業,所以他比父母那一輩更懂得愛美。魏長青認為女人一定要美,就是不美也不能太醜,太醜了對自己是一種傷害。
高中畢業的魏長青也下過鄉,但是他到底是農民的兒子,幹農活沒問題,加上本來就是本鄉本土,跟有些貧下中農甚至沾親帶故,所以很快就被推薦上調回到了稀土礦。在農村鍍了一次金的魏長青上調到礦上進了選礦廠,雖然還是一線工人,但是至少不會下井了。在礦上,小夥子只要不下井就是好工種,有了好工種的魏長青對未來應當有更好的憧憬,對生活也應該有更高的要求。魏長青那時候的要求很明確,找一個看上去順眼一點的姑娘做老婆。
這時候,有人主動給他介紹了萬冬梅。萬冬梅是研究所劉工家的保姆,據說跟劉工的老婆還是遠房親戚。萬冬梅雖然說不上多漂亮,但她是隨劉工一家從北方來到嶽洲稀土礦的,有一種北方女人大氣的身段,起碼看上去比礦上被移民子弟挑剩下的土著女子大氣,所以,介紹人領著魏長青遠遠地一看,他就點頭了。劉工來自中國科學院寧夏稀土研究所,他家的保姆也來自寧夏,萬冬梅已經習慣南方的生活,習慣礦上的生活,不想回寧夏老家的農村了,她希望就地嫁給一個工人,條件只有一個:不要下井的。魏長青正好就屬於不下井的,於是倆人就對上了。
萬冬梅不但有北方女人大氣的身段,也有北方女人大氣的性格。與魏長青成婚之後,萬冬梅雖然沒有工作,卻也把家裡收拾得順順當當,倒也讓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