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3/4 頁)
退役的證件,離開了市鎮,向火車站走去。
第四卷 第三章
在弗拉基米爾一沃倫斯克和科韋利斯克戰線上,特別軍團(這個軍團原來的番號是第十三軍團,因為“十三”是不吉利的數字,迷信的流毒連大將軍們也不饒過,於是就改稱“特別軍團”)的防守地區,九月下旬開始了進攻的準備工作。司令部選定距離斯維紐哈村不遠的地方作為發起進攻的基地,這裡的地形便於展開攻勢。
於是,進攻前的炮擊開始了。
數量空前的大炮安置到指定地區、用幾十萬發各種炮彈轟擊了九天,把德國人挖的兩道戰壕據守的廣闊地帶翻了個個兒。頭一天,猛烈的炮轟一開始,德國人就放棄了第一道戰壕,只留下一些監視哨_過了幾天,他們又放棄了第二道戰壕,退守第三道戰壕一在第十天頭上,土耳其斯坦軍團的步兵部隊開始進攻了用的是法國波浪式進攻戰術。十六道波浪以排山倒海之勢衝出了俄軍的戰壕,灰色的人群海浪般奔騰、擴充套件開去,在東倒西歪的鐵絲網前澎湃激盪,洶湧衝擊但是從德國人那裡、從燒焦的灰藍色赤楊樹墩子後面,從沙丘後面。射來急促。密集的槍彈。炮彈,火光燭天。聲震長空。
咕咕咕……咕咕咕……砰!啪!轟轟轟!
偶爾還夾雜著個別炮兵連的齊射聲,於是震天動地的轟鳴聲又滾滾而來,響徹方圓幾俄裡的地方:轟轟轟轟轟……轟轟轟轟轟……轟轟轟轟轟……
噠噠噠噠噠噠噠!——德國人的機槍瘋狂地掃射著。
在直徑約一俄裡、已經被炮彈炸得坑窪不平的沙土地上。頻頻升起旋風似的炮彈爆炸的黑煙柱,而進攻的浪潮,奔騰澎湃,在彈坑裡翻滾。旋轉一陣,接著又向前滾去……
炮彈爆炸的黑色煙火越來越嚴重地摧殘著大地,榴霰彈片刺耳地尖叫,猶如傾盆大雨,斜潑到進攻者的身上,緊貼地面的機槍火力更加無情地瘋狂掃射一敵人拼死抵抗,阻止進攻者靠近鐵絲網。果然未能靠近。十六道波浪只有最後三道剛滾到鐵絲網跟前,滾到被炸得七零八落、東倒西歪。柱子被燒焦的鐵絲網前面,就像撞到了石岸上。碰得粉碎,化作一股股的溪流、一陣陣的雨點倒流回來……
那一天,有九千多人慘死在離斯維紐哈村不遠的荒涼的沙土地上。
過了兩個鐘頭,進攻又開始了。土耳其斯坦軍團的第二師和第三步兵師的隊伍出動了。第五十三步兵師和西伯利亞第三O 七步兵旅,從左面的縫隙中插進了第一道戰壕,土耳其斯坦人的右翼,第三精兵師的幾個營也出擊了。
特別軍團第三十軍軍長加夫裡洛夫中將接到軍團司令部的命令,要他調兩個師到斯維紐哈方面去。夜裡,第八十師的第三二O 琴巴爾斯基因、第三一九布古利明斯基團和第三一八切爾諾亞爾斯基團從前線撤了下來,拉脫維亞步兵和剛開到的義勇兵團替換了他們。這幾個團是夜間撤退的,雖然如此,其中一個團還是從傍晚起就故意向相反的方向運動,只是沿著陣地運動了十二俄裡以後,才得到了向右轉移的命令。各團都開往同一方向,但是,走的道路又各不相同。在第八十師左近走的是第七十一師的第二八三帕夫洛格拉德斯基團和第二八四文格羅夫斯基因。緊跟在他們後面的是一個烏拉爾哥薩克團和第四十四哥薩克步兵團隊。
第三一八切爾諾亞爾斯基團在換防以前,駐在斯托霍德河邊,離魯德卡——梅林斯科耶莊園不遠的索卡利鎮地區。團隊趕了一程路以後,第二天早晨,就分散到樹林裡廢棄的土屋裡,學了四天的法國式的進攻方法;不是以營為單位,而是以半個連為單位列陣進攻,擲彈兵學習以最快的速度切斷鐵絲網的方法,又重新練習了投擲手榴彈的技術。之後,團隊又向前開拔了。有三天的工夫都是在樹林裡,在林間空地上,沿著被炮車輪輾出道道車轍的荒蕪小路行進。棉絮般的薄霧被風吹趕著,擦著松樹梢,飄過林間空地,就像鷹發現了地上的死獸似的,在冒著熱氣的灰綠色沼澤地上空盤旋。細雨濛濛。人們渾身溼透,怒氣衝衝地走著。走了三天,在離進攻地區不遠的大波列克村和小波列克村駐了下來。休息了幾天,準備向死亡的道路上進軍。
這時候,一個哥薩克特別連與第八十師師部一同向即將發生戰鬥的地方開來。
韃靼村第三期應徵的哥薩克都編進了這個連。第二排全是同村的人:獨臂阿列克謝。沙米利的兩個弟弟——馬丁和普羅霍爾,原莫霍夫蒸氣磨坊的機器匠伊萬·阿列克謝耶維奇,麻子阿豐卡。奧澤羅夫,原村長馬內茨科夫,沙米利家的鄰居——額髮特別長、瘸腿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