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部分(第4/4 頁)
買個爵位,榮光榮光,你看可以嗎?”
晁錯聞言皺眉,口道:
“朝廷‘重農抑商’,明確規定不可給商人授爵,此為國家法度,怎會為我而破例呢?此事我實難辦到。”
好友一笑說:
“爵位有名無實,商人肯出大錢買它,朝廷並不吃虧,為何不變通一下呢?雙方都得利的事,本不該白白放棄。”
好友失望而走,晁錯卻受到啟發,心頭一亮。第二天他急忙求見漢文帝,把自己的想法全盤托出,他說:
“現在的商人坐列販賣,囤積居奇,操縱物價,放高利貸,不僅十分富有,而且勢力也不可小看。朝廷完全採取‘重農抑商’政策,嚴厲打擊商人,這樣就會把商人推向反面,和朝廷對立。臣以為,應用授予爵位的方法,讓他們用糧食來換得國家對他們的拜爵。如此,國家的糧食多了,便可放心實行減免田稅之策:商人要向農民買糧,糧價必漲,對農民有利;商人以此得到爵位,滿足了他們的虛榮。三者都高高興興,陛下自不用擔心什麼了。”
漢文帝大悅,立即採納了這個建議,公元前168年,漢文帝下賣爵令。商人聞風而動,爭先買爵,時間不長,朝廷便以此獲得了足夠五年之用的糧食。
【原文】
行偽於讖,謀大有名焉。
【譯文】
在讖語中作假,謀求大事就有了正當韻名義。
【釋評】
所謂讖語,乃是人們假借“上天”的旨意所作的預言。這套騙人的東西,毫無事實根據,只固有人相信它,在封建時代便十分盛行;謀求大事總要有個正當的名義和理由,叛經背道的事如果有讖語作掩,就容易讓人接受了。製造讖語不是什麼難事,關鍵要看準時機,在最需妥它的時候及時出現,它的輿論的作用不可低估,
【事典】順應“天意”的王莽
西漢平帝時,太皇太后代替9歲的平帝傳達詔命,把處決政事的大權全委託於王莽。王莽仍不知足,他要代漢自立,是以全無欣喜之色。
王莽的心腹大臣王舜工於心計,善於察言觀色,他猜出了王莽的心思,於是借和王莽談話之機,悄聲道:
“大人神情憂鬱,必有難言之事,下官斗膽進言,一朝興起,必有讖言符命大作,方能順天應人,不違大道,大人對此可否認真地詳察過呢?”
王莽渾身一震,鬱色頓消。他現在大權在握,欲要篡奪漢室江山,他最擔心的便是背上謀逆的惡名,無法讓百官和民眾誠服。有了王舜的提醒,王莽豁然開朗了。他衝王舜一笑,開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