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部分(第1/4 頁)
大臣王猛不發一言,只是枯坐。苻堅散朝後單獨召見他,王猛這才說:
“君主明智,臣子才會忠心用命啊。燕國君臣庸弱,正道不行,必不是晉國的對手,可一旦晉國滅燕,晉的實力將要大增,陛下就難圖人事了。依臣之見,不如助燕抗晉,晉兵一退,陛下趁機滅燕,大業可為了。”
苻堅答應助燕,卻不急於出兵,他有心等待燕、晉兩敗俱傷之時,再收取漁翁之利,
慕容垂善於用兵,他在晉軍挺進到鄴城南90公里的枋頭時,派出奇兵斷了晉軍的糧道。桓溫慌忙後撤,被燕軍合圍,晉軍死了三萬佘人。苻堅聽到燕軍獲勝的訊息,才命秦軍攻打晉軍,燕、秦軍隊再攻晉軍,晉軍又損失了一萬多人。
前燕轉危為安,慕容垂這個大功臣卻一下陷入危險之中。宰相慕容評對他十分忌恨,於是對皇帝慕容瞳進讒說:
“晉軍敗退,全賴陛下洪福齊天,可慕容垂卻引為己功,口出狂言,對陛下語多不敬。臣擔心他尾大不掉,幹下謀逆大事,望陛下及早除之。”
慕容暐說:
“功臣謀反的事太多了,你說的一點個錯,朕不能讓他野心得逞。”
慕容暐的用心讓一位大臣看出,他冒死進諫說:
“太禍剛去,陛下就要殺戮功臣,聽信讒言,聖明的君主決不會幹此蠢事。慕容垂若有反心,又豈能救國於危難?陛下若對他下手,他不反也會被逼反,這無異是自斷手足啊。燕國幸有慕容垂而不滅,陛下殺他如同殺己,臣誓死抗諫。”
慕容暐不信忠言,那位大臣只好給慕容垂通風報信。慕容垂恨憤無奈,於是深夜逃亡,投靠了前秦。前秦皇帝苻堅聞訊大喜,他親自到長安郊外迎接他,對他說:
“將軍立有大功,卻為奸小陷害,昏主離棄,朕亦為將軍不平也。”
慕容垂泣汛說:
“奸人在朝,只怪君主昏庸,我雖反叛,亦為我主嘆息,望陛下勿怪。”
苻堅當面稱讚了幕容垂的義舉,他還對群臣告誡說:
“君有不智,臣當力諫,否則奸人橫行,忠臣難容啊,朕透過此事,更知納諫自明的必要,也該時刻自省了。”
慕容垂既反,前燕再無一人可用,苻堅很快就攻滅了它,
【原文】
成不足喜,尊者人的也。
【譯文】
成功不值得歡喜,地位高的人是人們攻擊的物件。
【釋評】
高高在上的人,很難讓人們和他保持一心,永不背叛,他們處在人們忌羨的位置上,他們的特權和地位,時刻讓人覬覦,這是任何人都無法阻止的。所謂樹大招風,只要身處高位,便有被人顛覆的危險。正因如此,看透世事的人在成功面前不捨得意忘形,更不會在人們的奉承聲中忘卻隱憂。有得必有失,成功也不例外。
【事典】李倓的平靜
唐肅宗的第三個兒子李倓有大將之才,他果敢英武,腹有謀略,待人誠懇,在唐肅宗的兒子中,他是最傑出的一位。
安史之亂髮牛後,李倓保護爺爺唐玄宗向四川撤退,途中遭敵來襲,李倓拚死力戰,每次都能化險為夷。將士們因此對李倓敬畏有加,連唐玄宗都對他愛憐不止,常對群臣說:
“建寧王平日謹慎自愛,危難時不避閃險,智勇絕倫,李唐江山後繼有人了,”
建寧王李倓也為時為太子的唐肅宗看重,他在諸子面前誇獎李倓,還特意對長子廣平王李俶說:
“你身為長子,本該成為眾兄弟的榜樣,你現在平淡無奇,不思進取,將來何以服眾御民呢?”
廣平王李俶心中不快,對兄弟李倓也態度冷淡下來。
建寧王李倓對此渾然不覺,他處處顯露風頭,一點也沒有避讓的念頭。熟知宮廷內幕的一位宦官和李倓友善,他一次對李倓說,
“王爺深受皇上和太子的器重,以小人看來,這未必是吉啊,王爺還不覺嗎?”
李倓一驚非小,責怪說:
“我盡心做事,並無私念野心,有什麼不妥嗎?”
那個宦官說:
“正因王爺不覺,小人才要提醒王爺。王爺畢竟為太子的三子,今日立下大功,人所敬重,可知身為長子的廣平王心有何想呢?他是將來的儲君,自怕你受寵太過,奪了他的大位,他一定會陷害於你。好在事情才剛剛開始,如要平安去禍,王爺當推功自謙,凡事以廣平王為先,這樣你們兄弟就不會相殘了。”
李倓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