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4/4 頁)
。”
宋真宗搖頭說:
“你雖有才學,卻無王旦之胸襟,你當自勉了。非朕施恩於你,乃是王旦極力推薦,他力言你才堪大用,這或許你萬想不到的吧?”
寇準怔然無語,他又向王旦請罪,自責不已;王旦仍不怪他,亦不多言。寇準為此悔恨難當,從此自認不如王旦,對他十分敬服聽命了。
【原文'
才高不堪賤用,賤則失之。
【譯文】
才能高的人不可以讓他們擔任低賤的職務,輕視他們就會失去他們。
【釋評】
對人才的尊重不能停留在口頭上的誇讚,不把人才放到關鍵的位置上大膽使用,不僅不能讓人才發揮作用,而且只能讓自己的苦心付之東流。大才之人志大能力強,非高位不能讓他們安心效命,這就要求統治者要放開眼光,破格使用他們。如果遵循常理,對他們不特殊優待,大才之人只會感到有志難伸,棄而別走了。
【事典】逃跑的韓信
韓信曾在項羽手下任郎中之職,他足智多謀,幾次向項羽獻計獻策,只是屢屢不被項羽採納。韓信十分鬱悶,他對自己的好友說:
“項羽剛愎自用,不聽諫言,終非王者之相。”
韓信從此不獻一策,只是思量如何能全身而退。
劉邦入蜀為漢王時,韓信找個機會逃了出來,投到劉邦軍中。劉邦對他並不看重,只封他做了連敖的小官。韓信大失所望,意志更加消沉了。
後來韓信犯法,和他同案的十二個人都被殺死,到韓信受刑時,韓信忽高聲說:
“漢王不是要奪取天下嗎?為什麼卻要殺害壯士呢?”
夏侯嬰自覺韓信不凡,竟釋放了韓信。一番深談之後,他認為韓信實屬大才,於是就向劉邦薦舉說:
“大王欲成大業,人才不可或缺。臣見韓信談吐機敏,學識滿腹,實不忍就這樣囚犯小過而處死他。我看韓信實堪大用,望大王赦免其罪。”
劉邦見夏侯嬰為韓信求情,便不再追究他的過錯了,他雖饒了韓信,卻沒有重用他,只委任韓信做治粟都尉,掌管軍糧。
蕭何曾與韓信多次交談,他認定韓信是個難得的奇才,對他十分看重。一次,蕭何試探著對劉邦說:
“飽讀兵書者,依臣看來,我軍將領中韓信可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