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4/4 頁)
?我沒有治他的死罪,只是不想讓人說我不會寬恕人,算是便宜他了。”
李綱又煽風點火道:
“既是小人,大人何必手軟呢?我同情大人的遭遇,不如由我安排懲治他吧。”
黃潛善心中大樂,興趣大增,他急忙追問說:
“大人若有妙策,我一定聽從。”
李綱低聲說:
“你我身為宰相,公開尋隙報仇多有不便,也遭人非議,故不可取。朝廷準備設定河北宣撫司,這是個苦差,不僅要招撫流民,還要上陣廝殺,兇險無比,何不讓張所去呢?若讓他擔任河北招撫使,表面上是抬舉他,實際上是讓他遭罪送命。這樣,大人不僅有薦賢之美名,又可一舉除去仇敵,大人以為如何?”
黃潛善拍手叫好,感激道:
“大人全心為我,我哪有不贊成之理?就依大人的主意辦。”
張所如願上任。他廣招義軍,他率領的隊伍多次打敗金軍,為朝廷立下赫赫戰功。
【原文】
譽之非譽,小人之術也。
【譯文】
讚譽的目的不是讚譽,這是小人的手段。
【釋評】
陷害他人並不一定要用卑劣的言詞,言不由衷的讚譽同樣可以將人置於死地。不識別人的用心,過分的頌詞絕不可輕信。對自高自大的愚頑之輩,捧殺他遠比棒殺他更直接有效。違心地讚譽別人,雖是小人常用的伎倆,但君子拿來對付小人,也是無可指責的。事實上,由於小人的本性使然,死於捧殺的小人是最多的,他們更容易在讚譽面前飄飄然了。
【事典】發動謠言攻勢的范雎
秦昭王四十六年,秦將王紇佔領韓國十七個城邑,逼近趙國的南方軍事重地長平城。
長平城的守將是趙國最有名的老將廉頗,他足智多謀,對秦國早有防範,他早在城裡備足了兵力與糧草,準備和秦軍持久作戰。
秦將千紇進至長平城下,他一再尋釁,想誘廉頗出戰。廉頗識破了他的詭計,他告之眾將說:
“我軍擁有天險的堅固要衝,而秦軍遠道而來,只利速戰。只要我們拖住秦軍,不貿然出擊,秦軍就無計可施。”
秦軍包圍了長平城,一月過後,秦軍的軍需不足就顯現出來,補給越來越困難了。
面對不利的局面,秦昭王急忙召來丞相范雎,焦慮道:
“我軍久困長平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