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部分(第3/4 頁)
的謀算被魯識破,於是立刻遣使往魯下了戰書。
魯元公看了田和的書信,頓時驚得魂飛魄散,豆大的汗珠從他色如黃紙般的肥厚的大臉上滴落下來,急令內侍召來公儀休。
公儀休得知齊國要對魯加兵,心裡亦是忐忑不安,魯國僅只兩萬常備軍旅,鄉民習兵又剛剛恢復不久,如何抵擋齊國的十萬大軍?但他很快便鎮靜下來,身為一國之相,託孤之臣,危機關頭不能亂了方寸。
魯元公心慌意亂,兩隻眼睛望著公儀休:“他田和,他田和說我魯國幫著吳國在艾陵打了他齊國,寡人,寡人怎麼不知道有這事兒?”
公儀休告訴他,魯國助吳戰齊於艾陵,是魯哀公十年、齊悼公四年時候的事情,至今已經過去了幾十年。是時齊悼公之妹是邾國國君夫人,邾國國君依仗齊國,對魯無禮,魯哀公起兵伐邾,破其國,並俘獲邾君,囚禁於負瑕。齊悼公認為魯執邾君是目中無齊,於是遣使往吳乞師,當時吳王夫差正愁北上試兵無名,遂答應出師與齊聯合伐魯。魯哀公得報,趕忙遣使往齊,除答應立刻釋放邾君復歸其國,並應允向齊獻讓三邑。齊悼公得到好處,便又遣使往見吳王,說魯已服罪,不敢勞大王之軍,夫差一聽大怒,說:“吳師行止,一憑齊命,吳國豈是齊之屬國?寡人當親自至齊,以問前後二命之故!”將齊使喝退。魯哀公聽說吳王對齊生怒,又立刻遣使往見吳王,約同伐齊,吳王欣然起師,圍齊南鄙。齊舉國驚異,認為都是齊悼公無端召寇。齊大夫田常為使吳退兵,鴆殺悼公,並以疾訃告吳軍:“上國膺受天命,寡君得罪,遂遭暴疾,上天代大王行誅,幸賜矜恤,勿隕社稷,願事事服事上國。”夫差乃班師而退,魯亦歸師。齊悼公死後,立簡公,轉年,田常又奏請簡公伐魯,說魯為鄰國,卻同吳伐齊,此恨不能不雪。於是齊簡公命國書為大將,高無平、宗樓為副將,率兵十萬,革車千乘伐魯。魯哀公聞報,立馬向吳求救。吳王夫差率大軍行至艾陵與齊師相遇,吳、魯聯軍與齊師大戰七日,齊師大敗,不僅包括國書在內的十員大將死於亂軍之中,八百乘革車亦盡為吳有。齊簡公害怕吳、魯聯軍直入腹地,急忙遣使大貢金幣於吳王,謝罪請和。
魯元公又急又怕地眨巴著兩隻眼睛:“這麼說,這事兒也怨不得我魯國呀,他怎麼還拿這事兒做藉口?”
公儀休:“他既然要加兵於我,哪裡還講什麼黑白短長、是非曲直!”
魯元公拭拭總也拭不盡的汗水:“老愛卿你看,該怎麼辦?是和他戰還是跟他講和呢?”
“戰!”公儀休斬釘截鐵。
魯元公:“這,這,戰要是不勝,又,又怎麼辦?”
公儀休:“主公想想看,我魯國一總多大疆域?又有多少城邑?他田和出口要割我百里之地,城邑十座,這豈不等於要主公把整個魯國都拱手送於他?他的目的不只是要我割地獻城,更是要我臣而服之,聽命於他,故而戰也得戰,不戰也得戰,舍此別無他路。戰,我未必敗,他齊未必勝,田和強詞奪理,出師無名,必遭天下所非議,我魯雖軍不如齊,然正義在我之手,且大敵當前,我魯臣民上下一心,同仇敵愾,戰,未必不勝!”
魯元公聽完公儀休聲情激昂的一番陳辭,頓時振作起精神:“那好,那好,戰就戰,老愛卿你看,讓誰來統兵迎戰這個田和老賊?”
公儀休想,齊有十萬大軍,而且田和做了充分準備,萬萬大意不得,魯出師迎敵,攻必克,戰必勝,如若戰場上稍有閃失,便會誘發將士的懼齊心理,繼而出現潰不成軍的可怕局面,這位統兵之將必須有勇有謀,在兩軍交戰中能應對瞬間發生的千變萬化。經過對滿朝文武群臣一一權衡比較,他提議由吳起充任大將,統兵戰齊。
“行行行,寡人就依老愛卿!”魯元公立馬吩咐身邊內侍,“你去說與司空(掌管工程之官),叫他立馬在教場搭造高壇,寡人要拜吳起為大將!”不等內侍退去,又轉對公儀休,“老愛卿你派人把吳起召回來,寡人不知道兵事,都有些什麼事兒,老愛卿你對他說!”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求將
第四章 求 將
1
齊國要對魯加兵,魯元公要拜吳起為大將率師抗齊,很快成了眾大夫議論的中心。在眾大夫中最先得知這一訊息的,除司空之外,便是曹頡。幾個月前,魯元公加授曹頡為將軍,除了讓他掌管原來之事,把督察民軍習兵的事情也交給了他。校場屬於曹頡所管的場所,司空奉命搭建拜將高壇,自然先要告於曹頡知道。曹頡一聽要拜吳起為大將,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