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2/4 頁)
敵,三軍驚駭,為之奈何?”起對曰:“凡用車者,陰溼則停,陽燥則起,貴高賤下(選擇高處,避開低處),馳其強車,若進若止,必從其道。敵人若起,必逐其跡(沿著敵人的車跡行動)。”
吳子曰:“凡攻敵圍城之道,城邑既破,各入其宮(官府),御(駕馭)其祿秩(官吏),收其器物。軍之所至,無刊(砍削)其木、發(拆毀)其屋、取其粟、殺其六畜、燔(焚燒)其積聚,示民無殘心。其有請降,許而安之。
勵士第六
武侯問曰:“嚴刑明賞,足以勝乎?”起對曰:“嚴明之事,臣不能悉。雖然,非所恃也。夫發號佈令而人樂聞,興師動眾而人樂戰,交兵接刃而人樂死。此三者,人主之所恃也。”武侯曰:“致之奈何?”對曰:“君舉有功而進饗之,無功而勵之。”於是武侯設坐廟廷,為三行饗士大夫(這裡指軍中將佐),上功坐前行,餚席兼重器,上牢;次功坐中行,餚席器差減;無功坐後行,餚席無重器。饗畢而出,又頒賜有功者父母妻子於廟門外,亦以功為差。有死事之家,歲遣使者勞賜其父母,著不忘於心。行之三年,秦人興師,臨於西河,魏士聞之,不待吏令,介冑而奮擊之者以萬數。
武侯召吳起而謂曰:“子前日之教行矣。”起對曰:“臣聞人有短長,氣有盛衰。君試發無功者五萬人,臣請率以當之。脫(有逃走之意)其不勝,取笑於諸侯,失權於天下矣。今使一死賊伏於曠野,千人追之,莫不梟視狼顧。何者?恐其暴起而害己也。是以一人投命,足懼千夫。今臣以五萬之眾,而為一死賊,率以討之,固難敵矣。”於是武侯從之,兼車(加派戰車)五百乘,騎三千匹,而破秦五十萬眾,此勵士之功也。先戰一日,吳起令三軍曰:“諸吏士當從受敵(應當聽從命令去與敵戰鬥),車騎與徒(指車兵、騎兵和步兵),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故戰之日,其令不煩(不多),而威震天下。
注:《吳起兵法》,《漢書&;#8226;藝文志》著錄四十八篇,但在流傳中不斷流失,今僅存以上六篇,據史學界考證,疑為後人根據《吳起兵法》的斷簡殘篇加工整理而成。
txt小說上傳分享
歷代評述
附錄二
歷代書著中有關對吳起的評述(摘錄)
一、軍事方面
1、《尉繚子&;#8226;武議篇》:
吳起與秦戰,舍不平隴畝,樸枝蓋之,以蔽霜露。如此何也?不自高人故也。
吳起臨戰,左右進劍,起曰:“將專主旗鼓爾。臨難決疑,揮兵指刃,此將事也;一劍之任,非將事也。”
吳起與秦戰,未合,一夫不勝其勇,前獲雙首而還,吳起立斬之,軍士諫曰:“此材士也,不可斬。”起曰:“材士則是也,非吾令也,斬之!”
2、《韓非子&;#8226;五蠹》:
境內皆言兵,藏孫、吳之書者家有之。
3、《戰國策&;#8226;魏策》:
魏公叔痤為魏將,而與韓、趙戰澮北,擒樂祚。魏王悅,郊迎,以賞田百萬祿之。公叔痤反走,再拜辭曰:“夫使士卒不崩,直而不倚,揀撓而不闢者,此吳起餘教也,臣不能為也。”
4、《史記&;#8226;孫子吳起列傳》:
世俗所稱師旅,皆道《孫子十三篇》,《吳起兵法》,世多有。
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
5、《史記&;#8226;衛青傳》:
剽騎將軍(霍去病)為人少言不洩,有氣敢任,天子(漢武帝)嘗欲教之孫、吳兵法。
6、東漢班固《漢書&;#8226;刑法志》:
吳有孫武,齊有孫臏,魏有吳起,秦有商鞅,皆擒敵立勝,垂著篇籍。當此之時,合從連衡,轉相攻伐,代為雌雄。齊閔以技擊強,魏惠以武卒備,秦昭以銳士勝。世方爭於功利,而馳說者以孫、吳為宗。
7、南朝宋范曄《後漢書&;#8226;馮衍列傳》:
東漢時尚書僕射大將軍鮑永,常觀孫、吳之策。
8、唐房玄齡《晉書&;#8226;劉聰載記》:
南北朝時前漢皇帝劉淵、劉聰,身幼即讀孫、吳兵法。
9、清末梁啟超《戰國載記》:
吳起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