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2/4 頁)
學中文系破格錄取我,但未能成功。隨後,他介紹我進入該校教育系的函授大專“公關與營銷”專業學習。家裡人湊錢幫我繳了學費。這筆錢,直到1998年我工作三年後才還清。
1995年10月18日,剛畢業的我到成都商報應聘。很幸運的是,一切順利。此後,我開始了長達十年的記者生涯,從此不再搞文學創作。出於心理障礙,我不僅不再寫小說,也拒看任何文學作品,拒與文學界人士、出版界人士交往。這篇小說,這段經歷,成為我心裡一道永遠碰觸不得的創傷。
我在新聞事業上一帆風順,很快就成為報社的骨幹記者。十年的記者生涯,讓我脫胎換骨。我似乎已習慣從採寫新聞報道中尋找快樂並享受快樂,曾經的年少輕狂,曾經的執著追求,俱化了遙不可及的夢。我有意識地“遺忘”那段自己的歷史,有意識地摒蔽和自己那段歷史有關的資訊。只是偶而從夢中驚醒,睜眼看著漆黑的天花板,我會突然輾轉難眠,悄悄流下幾滴眼淚。
但冥冥中似有定數。2003年6月,我報道了轟動全國的“餓死三歲幼女事件”。此後我離開了記者崗位一段時間。在這段時間裡,我靜下心來認真回顧、總結自己28年來的經歷,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我希望為自己另外找尋一條出路。2004年4月,我開始重新拿起已放了13年的筆。當月,我僅用23天就完成了19萬字的都市愛情懸疑小說《最後一頁》(又名復仇玩偶)。該小說於同年8月、9月先後在新浪網讀書頻道原創工作室、天涯社群舞文弄墨連載。隨後,我開始鼓足勇氣面對自己一直不能面對的事:我翻出了壓在箱底13年的這篇武俠小說手稿,發在了網上。9月30日,我接到北京知識出版社的約稿信,希望能出版我的《最後一頁》。10月,《最後一頁》在成都商報連載,隨後在蘭州西部商報、青島早報上連載,引起強烈反響。2005年1月,《最後一頁》出版上市。期間,我這篇武俠處女作,也在網上引起了眾多網友的追捧,先後有多家出版機構同我聯絡。最後,出於報答知遇之恩,我將這篇小說交給了第一個向我約它的四川少兒出版社。
有心栽花花不發,無心插柳柳成蔭。一時間,我有些啼笑皆非。這才醒悟,原來,一條路看似走到了盡頭,只是命運在提醒你走另一條路。14年,我走了一個好大的圓,終於又回到了起點。
曾經抱怨命運的不公,為什麼優待鬱秀、韓寒,卻獨獨為難我?如今,我對命運不敢有抱怨,惟有感激。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如果沒有這14年的磨鍊,我不會有這麼豐富的人生閱歷。人生如酒,需得九蒸九醅,方顯醇厚滋味。沒有風雨躲得過,沒有坎坷不必走。挫折曲折,俱是財富。
在小說出版過程中,上個月,我偶遇了林文詢先生。我一眼就認出了他,雖然他已鬢角添霜,我還是一眼就認出了這位對我的一生產生重大影響的恩師。他已經不記得我了。當我向他報出我的名字,他十分驚訝。隨後,所有的記憶被喚醒。
我們在小酒吧裡對坐小酌,你一言我一語地慢慢回憶,如煙往事,頓時歷歷在目。很佩服林先生的記性,他還記得我當年小說中的詩詞,誇讚我“古文功底不同一般”,說他一直記得“有那樣一個愛好文學的女孩”,他“從來沒有見過第二個這樣的女孩”——把酒言歡話當年,中間隔著的,是14年的漫漫時光。我笑著,一雙眼卻慢慢熱了。
我一向自認堅強,但與林先生道別之後,一出酒吧大門,淚水就悄然滑落。心彷彿滿溢了,又彷彿掏空了。不自禁地想起14年前,哥哥帶著我的1834頁手稿,帶著我的夢想,登上開往成都的火車,我一邊跟在車下拼命的跑,一邊揮手道別——此情此景,自以為早已忘記,卻原來只是藏在了心底膏盲處。它會不請自來,清晰如昨。
曾經有網友說,以我現在的能力,我會把這篇處女作改得很好。是的,我可以。但我不想這樣做,我只是對原文做了一些簡單的刪減,讓閱讀節奏加快。因為這是我、一個一直做著文學夢的女子的一段特殊的“歷史”,不容我篡改。
因此,親愛的讀者,您將看到的,仍是當年那個16歲的女孩的真實手筆。能與各位分享自己這個珍藏了14年的夢,我很開心。
謝謝您的閱讀。
最後,我想以14年前,我去拜訪成都作家江沙時,題在江先生門上的一首舊體詩與諸位愛好文學的朋友共勉:無題仗劍江湖寒復秋,熱血每被霜打頭。
雲際霧隙初展翼,浪尖濤峰險試舟。
浮世易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