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2/4 頁)
可以錦上添花,但如果真想要枯木逢春,還需依靠更多內在的東西。
在首爾中部,鄰近著名商業區明洞,有一條全長不到兩公里的街道,名為忠武路。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這裡熙熙攘攘多年,走出了被稱為韓國忠武路演技派“三駕馬車”的宋康昊、薛景求和崔岷植,當紅小生李俊基、李敏鎬,以及知名導演奉俊昊、樸贊鬱、姜帝圭等。同樣,這條有著韓國“好萊塢”之稱的忠武路,還目睹了韓國電影從低迷蕭條到光鮮再現的風向轉變。”
“有關注各大電影節的觀眾可能知道,韓國這幾年出了不少有名氣的電影人,比方說奉俊昊,拍了《殺人回憶》《母親》;姜帝圭,代表作《生死諜變》《太極旗飄揚》,當初馮導拍《集結號》請的爆破專家就是《太極旗飄揚》劇組;名聲最大的當屬金基德,國際各大電影節的拿獎專業戶,尤其是威尼斯電影節,這哥們四度提名最佳影片;李滄東,也是一位水準極高的導演,獲得過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樸贊鬱,暴力美學大師,犯罪片導演,憑藉《老男孩》獲得過戛納電影節評委團大獎;再加上郭在容、羅宏鎮、姜炯哲、許秦豪、郭景澤、金志雲等等,韓國市場雖然不大,但名導的風采一點也不弱於國內,甚至要遠超國內導演!”
至此,沈臨已經說了一堆人的名字了。
也大致講述了韓國電影的歷史,然後進入正題。
“我先說下我的觀點,我認為韓國電影人的高明之處在於他們真的很會講故事!韓國電影界奉行的是“一劇之本”,韓國導演自己操刀編劇,再把自己的作品搬上銀幕。所以一部電影由文字語言轉化成視聽語言的過程中,導演能夠完成更準確地拿捏。而且韓國電影界新人導演層出不窮,競爭非常激烈,一旦第一部片子拍砸了,很難再找到投資人,就此而言,一般一部作品都會磨個幾年!”
“韓國電影發展到現在,最初也是秉承‘拿來主義’,模仿好萊塢。這種方法看似捷徑,但如果做不到由表及裡的提升,不是在“抄襲”中爆發,就是在“抄襲”中滅亡。如果你把最近幾年的韓國電影看一遍,不難發現韓國導演們並不只是單純的模仿,他們會在吸收外來大片優勢上,進行本土化改造,強呼叫自己的語言講自己的故事,瞭解觀眾的心理創造共鳴。
像犯罪片《追擊者》,吸收了美國的英雄和hk的黑幫大佬形象,卻打破了警察“三觀要正”的規矩,將主流所謂的正派進行了“去英雄化”處理。《漢江怪物》雖比不上《侏羅紀公園》等影片,但從怪獸的形象、動作設計到劇情設計都有出色表現。《大叔》堪稱韓國版的《諜影重重》,情節並不新鮮,攝影、剪輯水準並不輸好萊塢大片。
韓國電影人還會盡可能地將心思放在故事的巧妙構思上,‘不走尋常路’,比如《急速緋聞》和《狼少年》故事既新鮮有趣,又十分‘接地氣’。無論是在型別雜糅,還是劇情創新上,韓國電影早已跳脫蹩腳的模仿,逐漸駕輕就熟,有些地方甚至勝過好萊塢。
“韓國電影界到目前為止依然保持著對創作的敬畏,翻看韓國導演的履歷發現,他們要麼出自頂尖電影院校,要麼存在師徒幫帶關係。在韓國如果想要半路出家當導演,卻非易事,大部分人都要從給大導演做助理、在片場打雜開始。
這點我們國內剛好相反,很多歌手都能轉行當導演!
估計說到這有人會罵我,說我也是作家轉行當得導演,我要辯解一句,我特麼跟著馮導的劇組呆了半年,又在好萊塢的片場呆了好幾年,我會告訴你們嗎?
回到主題,說一說韓國導演們。
舉幾個例子,《建築學概論》的導演李容周畢業於建築學專業,在接連兩次報考電影學院落敗後,進到了《殺人回憶》導演奉俊昊的劇組裡學習了兩年,才開始拍片。《隱秘而偉大》的導演張洙大學學的是美術設計,2002年日本留學時,看到金基德的《漂流浴室》,便回國做了他的助理導演,八年之後,張洙才執導自己的處女座《金福南殺人事件始末》。
‘實踐’是韓國專業院校培養學生的秘訣,拿中央大學尖端影像大學院舉例,其要求學生在就讀期間必須拍攝4部短片,且要至少滿足以下的一個條件才可畢業:至少有一部要入圍戛納、柏林、威尼斯三大電影節或在釜山、東京、上海等同級別電影節上獲獎,或能夠拍攝一部進入院線放映的長片!
韓國電影藝術學院(kafa)是韓國“電影軍校”,走出了眾多知名導演,樸贊鬱、金泰均在這裡任專職教授,該學校要求學生在第一年必須拍攝兩部短片,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