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部分(第4/4 頁)
時候的李自成,將會做出什麼樣的下一步的動作呢?
2.後悔已晚的李自成
1644年5月11日(陰曆四月六日),李自成知道了他的使節被處死的訊息!14日,又看到了吳三桂給父親吳襄的信。他感到了問題的嚴重,他非常震怒,責備劉宗敏誤事誤國。李自成甚至親自將吳襄釋放出獄,並設宴招待,以示籠絡。
但一切都太晚了。李自成也也知道,只有自己領兵###吳三桂這一條路了!
5月18日,李自成率馬步兵十萬,帶領劉宗敏、李過等一班大將,親領精兵七千,出正陽門,向山海關進發。他將崇禎帝的三個兒子,太子朱慈烺、永王、定王帶在軍中,盼望吳三桂還眷戀故主之情;他將吳三桂的父親吳襄也押在軍中,希望吳三桂還顧慮父子之念。
山海關距北京僅350公里,農民軍卻按常規走了九天!李自成一邊親率大軍來征討,一邊卻仍對吳三桂抱有幻想,希望吳三桂不戰而降,他在行軍路上幾次寫信向吳三桂勸降。吳三桂為了迷惑李自成,派了手下六個將領前往大順軍詐降。李自成雖對六將心存戒備,但仍對吳三桂有僥倖心理。
5月26日,李自成率領大軍抵達山海關!吳三桂知道自己打不過李自成,他會做出什麼樣的抉擇呢?
3.借兵不成的吳三桂
這個時候的吳三桂,他心裡很清楚,自己既然已經與大順政權決裂,就必須要考慮後路問題。他非常清楚,就憑自己手上的五萬人馬,絕對不是大順政權的對手!
但是,這個時候的他知道,他不能做出降清的抉擇!您想啊,投降他與之交戰了十數年的清廷,與他做為明朝忠臣的初衷相違;投降異族也與他的思想觀念格格不入啊。您想啊,誰願背上千古罵名呢?
因此,他決定,與大清王朝的攝政王多爾袞借兵!吳三桂命書吏起草了一封給清朝攝政王多爾袞請兵的信,他在信中說到,“乞念亡國孤臣忠義之言,速選精兵,直入中協、西協,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門,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