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4/4 頁)
也讓以為可以徹底改變歷史的盛傑明白了什麼叫做人類的渺小,很多的因素都是不可抗拒的。歷史的改變必須要以量變才能引起質變。
明白了這些之後,盛傑又開始思考坦克在戰爭爆發後的實用和戰時生產的能力,於是建議設計師們制定了一套備用簡化製造工藝的圖紙:用鑄鐵件代替了銅部件、用焊接代替了鉚釘,操縱裝置採用獨立式垂直佈置的螺旋彈簧懸掛裝置,去掉防空機槍,可以使坦克零部件減少近800個,生產程式被極大簡化,生產速度加快、成本降低,便於戰時大量生產。另外還同步進行了另一種全新坦克的概念研究。按照設想,該型坦克將有2種不同的變型車,分別安裝122毫米和85毫米炮。除了武器裝備外,新坦克與原T…34坦克的不同之處還包括:炮塔座圈位置後移,縮短車身長度;車身高度降低了30厘米;增強了車體前方裝甲防護——增加車體前傾斜裝甲板厚度、將駕駛員艙口從車體前裝甲移至車體頂部;去掉不必要的裝置以增加坦克攜彈量等。
半個月後,幾輛新坦克樣車下線。一系列緊張的測試和細節修訂工作開始放上KB…520設計局的議事日程。他們找來了一些T…20、T…26、T…32、BT…7和在之前下線但未能趕上蘇芬戰爭的T…34A等各式坦克來作試驗物件。他們發現新坦克的火炮系統表現的相當出色,無論是在1000M,1500M還是2000M的距離上,除了KV…1重型坦克以外,連T…34A的前裝甲都會被被帽穿甲彈貫穿。不過一旦換成了鎢芯穿甲彈,就聯KV坦克的厚重灌甲都無法在1000M之內抵擋住新坦克的攻擊。更令他們吃驚的是新坦克的防護能力,除了76毫米口徑以上的反坦克炮以外,在蘇軍現役中已經找不到能在800米以外擊穿新坦克的前裝甲的反坦克武器了。就算是76毫米反坦克炮在1500米的距離上竟然也只能給它留下一個淺淺的彈痕,更別提在2000米左右的距離了。盛傑對此倒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