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部分(第3/4 頁)
來的第七裝甲旅也拼光了之後,不得不再次突圍,退守錫蘭。
而依靠著海上的補給,錫蘭也成為了同盟國在東南亞最後的支點。
第五節 新坦克、新任務
第五節新坦克、新任務
正當日本在東南亞掀起法西斯侵略狂潮的時候,盛傑正和坦克設計者們日以繼夜、如火如荼的工作著。經過連續兩個月的奮戰,以原T…34為雛形的新型坦克已經誕生。
新型號的坦克配備車際無線電聯絡裝置①,乘員人數定為5人,駕駛員和機電員位於車體前部,戰鬥艙上車體中部,車體後部裝有發動機和傳動裝置。炮塔裡有3名乘員,車長在左邊,炮長在車長前下方,裝填手在右邊。炮塔頂部後邊有兩個帶圓頂蓋的通風口。炮塔設計成了斯大林3型的球形炮塔。這種球形炮塔宛如一個扣過來的湯鍋,有點象現代蘇聯坦克炮塔的設計。這種外形傾斜的炮塔容易使敵人的穿甲彈發生跳彈,因此比原先的側面垂直的炮塔防彈能力更強。炮塔上設定了一個能夠360°迴轉的,帶有單扇艙蓋及5個潛望鏡的車長指揮塔,以便於車長觀察、指揮作戰,車長有1具觀察潛望鏡,炮長有1具ТМФД或ТЩ…15瞄準鏡,還有1具MK4潛望鏡,裝填手有1具MK4潛望鏡,礙於當時的條件和生產難度,沒有配置光學測距儀。
主武器採用倍徑有新型反後坐裝置的火炮,並在車尾配有兩個煙幕罐。在主炮的右側並列安裝1挺дтм式機槍,還有1挺相同型號的航向機槍安裝在坦克車首。дтм式機槍由容有63發機槍彈的臥式彈匣供彈。炮塔頂上還裝有1挺дщкм式高射機槍,用於對付空中目標。燃料儲備增大到了590升,彈藥基數為炮彈56發,機槍彈2394發,火炮俯仰範圍…5~+25°。
相對以前的設計更為緊湊的動力艙內裝置1臺由A&;#8226;D&;#8226;查羅姆斯基博士領導的195工程小組特別設計的動力為580馬力橫置式4衝程4TPM水冷柴油機。新發動機兩側各有1個行星式傳動裝置,其結構與傳統發動機完全不同,取消了中央變速箱、變速齒輪、主離合器、2箇中間傳動機構等一些傳統的部件,改變佈置方式的結果是新坦克發動機元件的體積僅相當於T…32坦克發動機艙體積的1/2。新的動力裝置可提供6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側減速器為二級固定軸式減速齒輪對;兩個側減速器之間分別安裝了兩套結構完全相同的轉向離合器及制動器,操縱裝置採用伊留申設計局為開發新運輸機新研製的液壓助力式轉向裝置。因此艙內獲得了更大的空間。履帶頻寬由500mm增加到600mm,每條履帶由36塊逞有導向齒的履帶板和36塊無導向齒的履帶板以及72根履帶銷組成,兩種履帶板交替安裝,用履帶銷連結。不帶導向齒的履帶板上有孔,可安裝防滑齒,使坦克能在冰雪地上行駛。增加了車內防生化通風裝置。
在盛傑的建議下,莫洛佐夫和科什金反覆測試,最終敲定了裝甲的標準:車體前面為均質75mm45°裝甲鋼,側部均質45mm40°裝甲鋼,後部均質45mm40°裝甲,頂部均質18~22mm0°裝甲鋼,底部均質18~22mm0°裝甲鋼,炮塔正面均質100mm裝甲鋼,後部均質60mm裝甲鋼,頂部均質18~22mm裝甲鋼,並在確定後立即要求日丹諾夫冶金工廠為新型坦克的原型車製造5套裝甲鋼板,別且迅速交給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廠開始製造原型車。原本盛傑還想要模仿印象中的斯大林3型重型坦克在新坦克的車首裝上以兩塊很大的裝甲鋼板焊接而成,中間突起,這樣可以使車首前裝甲在面對從正前方入射的炮彈時獲得更大的傾角,增加炮彈的跳彈機率,但是這樣新坦克的全重就要超出很多,不符合紅軍機械與裝甲車輛管理局的中型坦克的要求,所以就放棄了這個想法,不過這個想法被運用到了正在設計中的ИС-1重型坦克也就是被稱為斯大林1型的車首設計之中。
所有的設計師們都非常的高興,畢竟長達三年的努力工作接近了尾聲,黎明的曙光已經展現。和他們一樣,看著日益成形的新坦克,盛傑的自豪之情也油然而生。
然而不幸的事情總在歡樂的的時候降臨。1940年9月26日,米哈依爾&;#8226;I&;#8226;科什金由於長期的操勞,與世長辭。科什金的早逝是蘇聯坦克設計界的重大損失,他的學生和摯友亞歷山大&;#8226;A&;#8226;莫洛佐夫接任了KB…520坦克設計局總工程師的職務。而這一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