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3/4 頁)
到你的莊園裡,再開宴會的時候,你就可以給客人開開眼了。不過建廠先放一邊,你先要把專利註冊了,這個冰箱有關的技術專利都要註冊,免得以後有人仿製,就麻煩了。”劉芾把大衛攔住。
“對,劉,你是個大發明家,而且還是個商人,天生的商人,還是別打仗了,商人一般都贏不了戰爭。”大衛還不忘勸說劉芾放棄打仗的念頭。
大衛一共停留了5天,和山德魯吃了一頓飯,就匆匆的帶著幾臺冰箱和2名技術人員踏上了美國的歸程。
第二十五章 新鮮的大黃魚
() 秋天的臺灣北部海港基隆,在剛剛經歷的一場大臺風以後,就像用清水洗過的老宅子,昏暗的青sè中透著一絲清涼。碼頭上一片緊張的氣氛,新軍計程車兵把整個港口都包圍了,個個荷槍實彈,港口外的海面上,幾艘“海燕”級快艇也來回突突的跑著,不讓一切船隻進入港口。
在造船廠的一個封閉船塢裡,一大群穿著白sè短衫的水巡隊員和十多個研究所的研究員正站在船塢裡的碼頭上,看著眼前的一個黑sè的大傢伙小聲談論著。
這個黑sè的大傢伙像個躺倒的大魚雷,足有幾十米長,小半截浮在水面上,多半截都沉在水裡。大魚雷的中部靠前有個小炮樓突出,幾米高的樣子,炮樓頂上還站著幾個人,不時的在炮樓裡鑽上鑽下。
隨著一聲低沉轟鳴聲,大魚雷開始慢慢的離開了碼頭,在炮樓上的人的指引下,慢慢的開出了船塢的出口,從連著港口的水道里,向著港口駛去,一邊走,一邊慢慢的沉了下去,炮樓上的幾個人也迅速鑽進了炮樓不見了。
在距基隆港20海里的海面上,2條几千噸級的水泥船正被幾條駁船拉著慢慢的行駛著。突然,內側的一條水泥船突然渾身一抖,一朵白sè的大水花從船的中部暴起,整條船跳了起來,又砸回水面,斷成了兩截,很快就沉入了水底。在沉船的漩渦外幾百米處,海水突然翻騰了起來,一個黑sè的大圓頭猛的鑽出了水面,等身體平衡穩定,小炮樓和軀幹鑽出一些人,衝著不遠處的一條快艇歡呼跳躍著。
這是一次潛艇演習,透過幾年的研製和無數次試驗,基隆研究所和造船廠終於造出了第一條合格的柴電混合動力潛艇。這種潛艇採用基隆重工特製的高強度、高韌xìng、高屈服度的船用鋼板作為耐壓殼,雙殼體,圓頭魚雷造型,橫截面為橢圓,船體前部左右各一支平衡翼。船體總長45/36米,寬5/4米,吃水深度4米,排水量489/570,水面用2臺6缸柴油發動機做動力,提供800馬力,最高15節,續航5000海里,水下用2臺電動機和蓄電池組做動力,提供650馬力,最高16節,續航230海里。武器裝備有前4後1的450MM魚雷發shè管,備彈5條;艇樓上2挺AK1-1D單管12MM重機槍;除了潛望鏡外,還裝備了水下通氣管和長波電臺。
這種被命名為“大黃魚”級的潛艇將作為臺灣海防的首要武器,同魚雷快艇、水雷,共同看守臺灣漫長的海岸線。
“不成,要加快建造速度。”劉芾看著手中的生產計劃書,對管理船廠的美國經理說道。距離旅遊手冊上說的1895年rì本佔領臺灣還有2年多點,按照基隆船廠5個船臺的產量,每年最多能建造5艘成品和5艘半成品,何況還要建造“海燕”級魚雷快艇。這個產量到時候肯定不能滿足戰爭的需要,如果到時候因為缺幾條潛艇而功虧一簣,劉芾自己都覺得冤枉。
“可是我們沒有那麼多保密船臺,放到民用船臺上建造又不符合您的保密要求。”美國工程師幫著經理解釋道。他們也很為難,工人足夠,技術人員也足夠,可是沒那麼多船臺啊。
“把民用船臺也徵用,另外再擴建船廠,邊擴建邊生產。民用的保密工作不用管,你們把潛艇分成幾個部分建造,除了電臺、動力裝置、通氣管和總裝需要保密以外,其他的都可以放在民用船臺上造,造完了拉回來一起總裝,這樣應該能快不少,但是我不光要快,我還要質量,質量一點都不能減,完成這個任務,你們在年底將拿到一分大禮,足夠你們回美國買個小莊園的。”劉芾把後世一知半解的分段造船法和金元大棒都祭了出來,成不成就這一次了,有錢不花在刀刃上,留著會後悔的。
幾位經理工程師滿頭大汗的拿著劉芾的建議回去從新統計,設計新生產流程去了,劉芾又馬不停蹄的趕往機械廠和鍊鋼廠,去協調各種配套零件的鋼材的產量問題,從現在開始,就是衝刺階段了,前面忙活了好幾年,最後一腳要是shè歪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