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江浙戰場,隸屬國民革命軍東路軍總指揮部,曾在上饒、杭州、上海等地同北洋軍閥畢庶澄等部作戰。1927年4月,進駐上海南京路、新龍華一帶,參加了蔣介石發動的四一二政變,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1927年8月,胡宗南任第一軍第一師副師長時,參加了著名的龍潭戰役。同月底,蔣介石第一次下野時,胡宗南和朱紹良(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參謀長)聯絡黃埔學生,極力抗拒李宗仁、白崇禧和何應欽,堅決擁蔣再起。從此,胡宗南便受到蔣介石的重視,被視為得意門生,得到極大重用。同年秋,升任第一軍第二十二師師長。1928年4月,率部參加蔣介石舉行的第二期北伐戰爭。北伐完成後國民黨軍隊縮編,第一軍改編為陸軍第一師,劉峙任師長,胡宗南任第一師第二旅旅長。1929年,改任該師第一旅旅長。先後參加蔣桂戰爭、蔣唐(生智)戰爭。1930年4月,參加蔣馮閻中原大戰,任第一師代理師長。同年冬,正式升任第一師師長。1931年7月,率第一師參加蔣介石###石友三之戰。1932年8月,率第一師(轄4個旅13個團)到鄂豫皖蘇區參加對紅四方面軍的第四次“圍剿”。紅四方面軍向川陝邊境地區轉移後,又由湖北黃陂尾追紅軍進入陝南漢中地區;旋又移駐甘肅南部的天水。這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首次進入西北地區。1934年冬,派第一師一部進入四川廣元、昭化地區,同紅四方面軍作戰。1935年4月,被國民政府授予陸軍中將銜。6月,任第三路軍第二縱隊司令,指揮第一師及第四十九師、第六十師、第六十一師和第一師補充旅、第二師補充旅等部隊,在川西北地區阻截北上抗日的中國工農紅軍。在松潘、包座地區被紅軍擊敗,退回隴南地區。1936年9月,第一師擴編為陸軍第一軍,胡宗南升任中將軍長,並仍兼第一師師長,率部繼續“圍剿”陝北根據地。11月,紅軍發起山城堡戰鬥,殲滅胡宗南部一個多旅。1937年8月,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上海,淞滬抗戰爆發。9月,胡宗南奉命率第一軍自徐州地區開赴上海,參加對日作戰,升任第十七軍團軍團長,並仍兼第一軍軍長。在上海抗戰的兩個多月時間裡,胡宗南率部頑強抗擊日軍進攻,給日軍以重創。十七軍團司令部曾遭日軍襲擊,司令部及警衛連人員大部戰死,胡宗南隻身逃出。淞滬抗戰失敗後,率部退到西安、潼關地區整頓補充。1938年5月,率第十七軍團(轄第一、第九十兩個軍)開赴河南,參加蘭封戰役。7月至10月,參加武漢會戰的外圍作戰,在信陽、羅山一線抗擊日軍進攻,殲敵5000餘人。1938年12月,第十七軍團擴編為第三十四集團軍,陝西省政府主席蔣鼎文兼集團軍總司令,胡宗南任副總司令,代理總司令職務,實際主持工作。1939年11月,正式升任三十四集團軍總司令,統管陝西、甘肅和豫西的國民黨軍隊,指揮第一、第十六、第二十七、第四十二、第七十六、第九十軍等六個軍。1940年冬,升任第八戰區副司令長官。其司令長官朱紹良是掛名,由胡宗南掌握軍政大權。這時,他還兼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司令長官衛立煌),又掌握了第一戰區的部分兵權。1942年1月,又兼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西安辦公廳代理主任。此外,胡宗南還兼任中央軍校第七分校主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戰時工作幹部訓練團第四團副團長(團長蔣介石兼)。到抗戰末期,胡宗南所統轄的國民黨正規軍隊計有第二十九、第三十四、第三十七和第三十八共4個集團軍,總兵力達20多個軍40多個師45萬多人,除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陝甘寧邊區外,整個西北地區均受其控制,當時被人稱為“西北王”,成為蔣介石黃埔嫡系中最大的軍事集團之一。抗戰中,胡宗南除擔任黃河河防任務,拒阻河東、山西日軍外,還積極執行蔣介石“消極抗日、積極###”的方針,封鎖陝甘寧邊區。在蔣介石發動的第一、第二、第三次###高潮中,曾派軍隊進攻陝甘寧邊區。特別是在1943年7月的第三次###高潮中,曾組織四五十萬大軍,準備分九路閃擊延安,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決鬥爭和全國人民的一致反對下,被迫停止閃擊延安的軍事行動。1944年春,調任第一戰區副司令長官。4月,日軍進攻河南,湯恩伯部潰敗。胡宗南曾在華陰設前進指揮部,派一六七師和十六軍預三師出潼關迎擊日軍,戰於陝州虢略鎮地區。11月,日軍打到貴州獨山時,胡宗南的第九十八軍被空運到獨山、麻江一線,阻擊日軍。12月,陳誠調任軍政部部長後,胡宗南繼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1945年7月,根據蔣介石的命令,胡宗南派暫編第五十九師、騎兵第二師和預備第三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