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中部在後,大有將整個第二師一口吞掉之勢。暮色蒼茫時,戰鬥已經變成了一場追擊與逃亡的競賽,敵我兩軍,在倒水河以西的廣大地域內,展開了一場氣勢浩大的越野賽跑。
徐向前與黃傑:七里坪戰鬥(7)
經一個多小時的拼命後撤,黃傑已退至倒水河以西###裡的白馬嘶河。這個只有二三十戶人家的小村子原是陳繼承的指揮所,聽到第二師大敗的訊息,陳繼承又驚又怕,急忙向西後退至燈籠山,同時派人傳令黃傑:停止退卻,就地收攏部隊,建立防禦陣地,阻擊紅軍追擊部隊!陳繼承又令李思塑的第八十師在燈籠山一線組織防禦,令李玉堂的第三師主力迅速向白馬嘶河靠攏,支援第二師。
黃傑驚魂未定,在白馬嘶河重新展開指揮所,收羅敗軍。尚未就緒,紅十師就從村東、村北追殺進來,紅七十三師一個營也從村南圍殺而來。黃傑聽到槍聲激烈,再次西逃,越過燈籠山,逃進山後陳繼承的指揮所。紅十、紅七十三師佔領了白馬嘶河村,搗毀了敵第二師剛開設的指揮所,前鋒抵近燈籠山與敵第八十師相遇。紅七十三師的兩個團立即發起攻擊。陳繼承此時已六神無主,下令李思塑“堅決頂住”,而他自己卻匆匆做起了後逃的準備。
戰役至此到了一個微妙時刻:如果陳繼承後逃,敵第二縱隊必全軍大亂,紅四方面軍乘勢追擊,殲滅敵一路的戰役意圖就有可能實現。但像幾天前在馮壽二地區一樣,這次幫助黃傑挽回敗局的又是衛立煌。15日,聞知紅軍主力與陳繼承大戰於七裡坪,衛立煌急率第六縱隊北進,天黑時將自己的指揮所與陳繼承的指揮所合為一處。衛立煌見陳繼承要退,堅決反對。
“紅軍激戰了一天,攻擊力已成強弩之末。我軍退卻則大敗,不退或可小勝。”衛立煌對陳繼承說。
衛立煌的分析讓陳繼承清醒過來,下令第八十師和退至燈籠山的第二師殘部就地頑強“頂住”。衛立煌則命令第六縱隊的三個師快速向七里坪移動,威脅縱深攻擊的紅軍南翼;陳繼承又連夜大聲呼叫北線進展遲緩的張鍅縱隊,催其“急速南下”,威脅紅軍的北翼。事實上,這時已是衛立煌而不是陳繼承在指揮七里坪之戰了。
燈籠山下,紅四方面軍的五個師對臨時佔領陣地的敵人多次攻擊受挫。天快亮時,徐向前考慮到手中沒有縱深突擊力量,又擔心會被南線之敵抄了後路,只好通知部隊撤回倒水河東。紅軍的大勝,與敵軍的大敗一樣,都至此而止。
七里坪大血戰是紅四方面軍歷史上一場著名的大戰。紅軍以犧牲2000餘人的代價斃敵8000餘人。但終因敵過於龐大,紅軍雖拼盡全力,仍沒能達到殲敵一路的目的。就戰鬥本身而論,紅軍取得一次大勝,但從戰略上看,紅軍的勝利卻很有限。戰局並沒有從根本上扭轉,“圍剿”並沒有從這裡被打破,相反蘇區和紅軍的危急局勢更加嚴重了。
此時,張鍅縱隊正由北向南推進,雖然緩慢,卻對根據地首府新集形成了直接威脅;在紅軍的南翼,是越來越靠近的衛立煌第六縱隊的蔣伏生第八十三師;在紅軍的正面,陳繼承縱隊在蔣介石的嚴厲催促下重新行動起來,一部在燈籠山一線固守,一部北上宣化店,配合張鍅的三個師威逼新集。此時紅四方面軍進則不能,久留則有被敵包圍的危險。在這種危急的情況下,由於張國燾的錯誤決策,又使紅四方面軍於七裡坪血戰後再次失去了擺脫強敵的良機,戰後三天,全軍向新集方向轉移。剛剛經歷了馮壽二、七里坪兩場血戰的紅四方面軍,又將面對即將開始的第三場血戰。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徐向前與胡宗南:漫川關戰役(1)
面對第四次“圍剿”的嚴峻形勢,張國燾主張化整為零,分散遊擊。徐向前堅決反對,遂決定經鄂豫邊的漫川關奪路突圍入漢中,由此與黃埔同學胡宗南在漫川關展開了一場驚險血戰!
人物簡介
胡宗南:字壽山,別號琴齋。浙江孝豐人。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國民黨上將軍銜。號稱蔣介石“十三太保”之一,深受蔣介石的寵愛,是黃埔系中,第一個晉銜陸軍上將和戰區司令長官的。1924年4月,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編在學生第四隊。同年11月畢業後,參加第一次東征及平定劉楊叛亂,因功升任副連長、連長。1925年10月,參加第二次東征,任第一軍第一師二團二營營長。黃埔軍校國民黨右派學生組織孫文主義學會成立後,胡宗南是骨幹分子之一。1926年9月,隨軍參加北伐戰爭,任第一軍第一師第二團團長,曾參加攻打武昌、南昌等戰鬥。後轉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