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部分(第1/4 頁)
夫齊地而止一,已非必勝之勢也,而乃欲服八,抑何小視海內耶?
今夫形勢之說,似不足以量王者,顧未有不自量而輕量天下也;乃有治未治乎王者,而幾欲挾其區區之地,謂斯世可自我而定,其亦未審乎天下之勢,而狡焉思逞者也。。。。。。”
稍頓了頓,寧修思忖了一番措辭,繼而寫道:“噫八其果服於一耶,一其可服八耶?欲遠交以服之,既苦幣賦之不支;欲近攻以服之,又恐軍威之或頓;欲一舉而服之,彼或合從以相抗;欲徐圖而分之,彼且兵以相迎,較諸以鄒敵楚將勿同乎?”
一篇文章洋洋灑灑的寫完,寧修又通讀了一遍,確認滿意後這才稍稍活動了番手指。
接下來還有兩道四書義的題目,與第一道類似都是很方正的題目。
寧修最反感答截搭題,無論是大截搭還是小截搭。
因為這種題目實際上是從兩段原文中抽出兩句話,硬生生拼湊起來的,考生很容易就理解錯答偏了。
好在這次三道四書義題目都不是截搭題,故而寧修答的十分順手,很快便把三篇文章寫好。
不知不覺間已經過了兩個時辰。寧修只覺得十分疲憊。他摸了摸咕咕直叫的肚皮,苦笑著搖了搖頭從考籃中取出了食盒。
鄉試考三場,每場考試都會考一整天,其間考生不得離開貢院。故而考生的午飯都是在貢院號舍裡解決的。
寧修為了防止發生腹瀉,只帶了一些幹餅子,雖然味道差了一些卻最是頂飽。
吃慣了美食,偶爾吃一番這幹餅子寧修竟然覺得有些難以下嚥。
他咬了兩口餅子就著清水嚥下去,覺得十分不是滋味。
哎,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吶。
多年以後寧修回憶起當初在貢院中吃幹餅子的場景,如是教育兒子。
不過這是後話了,暫且不表。
卻說寧修吃了幾張幹餅子祭了五臟廟,便擦乾淨手準備繼續答題。
雖然時間還充足,但提早答完題就可以安心了。
寧修不是那種卡時間答題的人,習慣給自己留出餘量。
接下來要作的是經義四道。寧修選擇的本經是《詩經》,題目自然也是從《詩經》中出。
《詩經》是考生選擇最多的本經,研究其的論述集子很多。寧修看過不少,對於其中的內容分析早已滾瓜爛熟。
選擇熱門本經的好處就是題目不會出的太晦澀,但壞處就是考生都能作出一篇四平八穩的文章,很難拉開差距。
對此寧修倒是不覺得有什麼。選擇本經也是一種策略,寧修對自己的四書義很有自信,故而會選擇較為大眾的《詩經》作為本經應試。而那些對自己四書義沒有信心的,多會選擇一個諸如《春秋》的冷門本經來搏一搏。
寧修展開題目來看,果然四道題目都很稀疏平常,沒有太多可發揮的地方,寧修思忖了一番便開始提筆來寫。
四篇文章他足足寫了近兩個半時辰,寫完時已經眼冒金星,手腕痠痛。
尼瑪,這鄉試的考試強度簡直不是一般的大啊。
寧修一想到還有兩場考試等著他,手指都在顫抖。
還好制定鄉試參考規則的人考慮到了這點,很人性的把每場考試錯開了三天,也就是說下一場考試在八月十二、最後一場定在了八月十五。
要是三場連考,寧修相信一定會有身子羸弱的考生當場昏厥過去的。
他雖然已經將七道題目全部作完,卻不能提前交卷。
鄉試的規矩如此,絲毫逾越不得。
。。。。。。
。。。。。。
寧修只能閉目養神,安靜的等待考試結束書吏來收卷。
好在此時距離考試結束已經不足半個時辰,寧修神遊太虛一番時間便也到了。
交完卷後寧修趕忙離開了號舍,直是一刻也不想在裡面多待。
這地方空間實在是太促狹了,連腿都伸不開更不用提什麼優質考試環境體驗了。
一出號舍寧修便伸了一個懶腰,十分暢快的打了個哈欠。
他對第一場的考試很滿意,雖然不能說十拿九穩卻也是心中有底了。
接下來的兩場考試只要穩紮穩打正常發揮,寧修相信桂榜提名並不是什麼難事。
各列號舍出來的考生漸漸匯聚在一起,又變得摩肩接踵起來。
寧修皺了皺眉頭,他十分不喜的就是所有考生集中在一處貢院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