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部分(第3/4 頁)
自己。
“儒學之盛乃國之昌盛之兆,汝輩既為生員,當刻苦研讀聖人之書,有朝一日好報效朝廷。”
寧修見孔教諭說的差不多了,便開始訓話。
他是香山縣縣令,當之無愧的一把手,由他來說這些自然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學生受教了。”
眾人齊聲應道。
“汝輩不僅需要讀聖賢書,更要以聖賢的標準要求自己。”
寧修掃了眾人一眼道:“人之為人,就是因為明廉恥知道義。在本官看來人有三個境界,分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修身是第一個層級。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能稱之為人。齊家是修身的進階,正所謂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寧修稍頓了頓,給這些生員們時間消化,繼而道:“之後便是治國,平天下了。文為治國,武為平天下。吾輩讀書人當誼治國為目標,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
。。。。。。
第三百一十四章 海寇(上)第五更
從縣學回來後戚文即來報,說他調查了趙廣寧的身份背景。
這廝是廣州府人,家族一直做南洋生意,在黑白兩道都頗有些關係。趙廣寧後來不知透過什麼關係和佛郎機人搭上了線,自此成為佛郎機人的代言人,全權負責澳門與廣東布政司的貿易。
寧修點了點頭,從戚文蒐集到的資訊來看倒是與趙廣寧自己說的基本吻合,這個趙廣寧還是可以一信的。
對於這個趙廣寧,寧修自然有意拉攏,這不僅僅因為其在澳門商界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還因為佛郎機總督的特殊關係。
靠著這層關係,趙廣寧可以接觸到許多佛郎機僱傭軍,他們中的一些人會鑄火炮,也就是明人口中的佛郎機炮。
相比於大明自行改造的紅夷炮,佛郎機炮擁有輕便靈活的特點,若是能夠裝備邊軍,將會極大的增強明軍的戰鬥力。
趙廣寧也估計對和寧修合作有想法。香山縣是澳門進入大明的必經之地,趙廣寧想要往大明腹地走貨就必須經過香山縣,這會逼著他和寧修合作,除非他想放棄這麼大一塊肥肉。
當然,現在還不是貿然提出合作的時候,等到時機成熟,寧修卻會主動提出合作。
“縣尊大事不好了!”
寧修正自沉思,突然見縣丞黃似道面色蒼白的走進來,失魂落魄一般。
寧修沉聲道:“發生什麼了?黃縣丞慢些說。”
黃似道哭喪著臉道:“那海寇頭子傳話來說,叫闔縣準備一萬兩銀子,限月底上交,若是逾期便殺上岸來,把全縣屠個雞犬不留。”
寧修聽得直是蒙圈了。
海寇?
在他印象中,廣東的倭寇不是已經被戚繼光平定了嗎?怎麼突然之間又冒出一股來,對方竟然還膽大包天,敢威脅官府?
“這夥人是什麼來頭?”
“聽說是跟紅夷有些關係。”
寧修愣了一愣道:“紅夷?”
他知道這個詞在大明並不專指一族,雖然有的明人習慣稱呼荷蘭人為紅夷,但往往佛郎機人、西班牙人也被這麼稱呼。
寧修略略想了一下,覺得佛郎機人的可能性不大。
他們好不容易在澳門租借,有了一席之地,怎麼可能去挑釁大明?
再說兔子還不吃窩邊草呢,佛郎機人不會蠢到這個地步。
那麼這個紅夷就只可能是西班牙人或者荷蘭人了。
這個海寇究竟是哪方背景寧修並不關心,不過他倒是想看看對方遭到拒絕後究竟會作何反應。
“戚文,你速速跑一趟澳門,把趙廣寧先生請過來。”
戚文抱拳領命而去。
他聽聞有海寇出沒亦是心情激動。
戚家軍對倭寇所向披靡,更不必說什麼勞什子的海寇了,定是烏合之眾。
。。。。。。
。。。。。。
縣衙二堂之內眾人面色皆凝重。
良久,還是趙廣寧率先破冰發聲道:“此前從未聽說過有這麼一股海寇,據說是從南面來的。”
他口中的南面自然指的是南洋。
寧修微微頷首表示認同。
“趙員外說的不錯。本官也認為他們是南洋來的海寇,只是不知道他們為何會盯上香山縣。”
“縣尊,海寇本就靠著劫掠為生,香山縣雖然並不臨海,也算沿海,在他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