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部分(第4/4 頁)
敵,但也不能自甘墮落迷醉在美人懷中吧?朝廷取士取的是什麼?是有識之士,是報效國家之士,不是醉生夢死之士!吾輩即為讀書人,當以致君堯舜上為目標,焉能貪圖享樂?寧某送諸君一句話,*******,*******!”
在座眾人皆是血氣方剛的年紀,聽了寧修這番話紛紛高聲響應。
寧修這番話雖然平凡,但平凡透著一股對國家的熱忱。
尤其是最後那兩句,*******,*******。
說出這樣話的人一定是懷著赤忱之心的。
寧修說出這番話後也長長鬆了一口氣。
他在酒宴之上慷慨激昂的陳言當然不僅僅是因為對劉惟寧的“怒其不爭”,更是對大明未來的憂慮。
萬曆新政雖然一度使得國庫充盈,但寧修知道這一切在張居正死後立刻土崩瓦解。
萬曆末年,文恬武嬉,黨爭愈演愈烈,國家也被掏空。
加之東北建州女真橫空出世,內地又流寇四起,大明最終走向了覆滅。
寧修當然不能眼睜睜看著這一切發生。但以他現在的能量還不足以影響到那些廟堂決策。
即便他與張居正獻言,張居正又能聽進去多少呢?
畢竟聽你講和按照你說的去做可是天壤之別。
他只能從身邊小事做起,儘可能的影響每一個身邊的人。
故而當他看到一眾荊州士子醉生夢死才會如此氣憤,才會說出方才那一番話。
文恬武嬉,武人他現在無法影響的到,可文恬的苗頭可千萬不能有啊。
“寧解元所言,吾輩受教了。”
眾人齊齊衝寧修拱手,面色中頗有幾分悔改之意。
寧修悵然道:“大明立國兩百年矣,有許多弊病的地方,正需要我們這些年輕人賣力用命,切不可墮落萎靡。”
話都說到這個份上了,酒宴自然是不會繼續舉辦下去了。
眾人皆散席去。
劉惟寧十分尷尬的衝寧修拱了拱手道:“寧賢弟,愚兄知錯了。”
寧修神色稍稍和緩:“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劉兄是做大事的人,焉能被這些瑣事俗事羈絆?”
稍頓了頓,寧修繼續說道:“明年二月便是大比,現在已經十月末,不若我們過些時日便啟程前往京師備考。不知劉兄意下如何?”
劉惟寧知道寧修這麼說是不放心他在江陵待著,從而沉迷於酒色,便嘆了一聲道:“愚兄也正有此意。”
其實年後再啟程前往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