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部分(第3/4 頁)
“哦?這位朋友是?”
“在下寧修,江陵縣學生員也。”
“你就是寧修?”
那劉姓讀書人顯然很驚詫,他愣了一愣道:“便是那個作出‘枉自夢刀思燕婉,還將摶土問鴻’的寧修?便是那個作出‘分付秋潮,莫誤雙魚到謝橋’的寧修?”
“正是在下。”
寧修淡淡一笑。
我擦,他這出名的速度還真是有些快啊,連武昌府的讀書人都知道了他作的那兩首詩詞。
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怕是很快京師的諸位大佬都知道他是這兩首詩詞的作者了吧?
“在下武昌府劉文廣,願與寧朋友討教一二。”
劉書生眼神突然變得銳利起來,看的出來他很想和寧修比個高下出來。
對此寧修倒是不怎麼在意。
他既然答應柳如是來參加詩會,就不會怯戰。
劉文廣又如何,不過是一個歷史的塵埃罷了,寧修隨便拿出一首詩詞就能震住他。
“有請。”
寧修伸出單臂淡淡道。
“不若今日便以閨怨為題吧?”
劉文廣的眉毛挑了挑,蠻是挑釁的意味。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寧修簡直要笑出內傷了。
他強忍著心中的笑意,儘量讓面容平靜到不起波瀾。
閨怨詩?這廝還真的會挑。
若他說個軍旅詩,或者懷古詩寧修沒準還會被卡到,可是閨怨詩。。。。。。
寧修若是吟誦不出,豈不是對不起納蘭公子?
“哦,不知劉朋友打算讓誰先作?”
“自然是由寧朋友先作了。”
“好。”寧修也不推脫,起身踱了五步,沉聲吟道: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
何如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此詩一出,原本嬉笑的諸生全部呆住了,偌大的酒樓內鴉雀無聲。
所有人都直勾勾的盯著寧修,眼神中寫滿了震驚。
劉文廣自然也是無比驚訝。這怎麼可能,怎麼可能。。。。。。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這哪裡是詩,這分明就是一個被拋棄女子的血淚控訴啊。
如此精妙絕倫的詩作,出自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口中,簡直了。。。。。。
劉文廣覺得難以用言語形容自己現在的心情,呆呆的坐在座位上。
“好,好!”
良久不知誰先喊了一聲好,打破了沉默的氛圍。
緊接著便是雷鳴般的掌聲。
“好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見,好一句等閒變卻故人心。寧朋友這首詩可以冠絕閨怨詩首了。”
“是啊是啊,我覺得便是張仲素、王昌齡作的詩也不及寧朋友的萬一啊。”
“神來之筆,絕對是神來之筆。服了,我真的服了。”
“古有曹子建七步成詩,今有寧朋友五步成詩,寧朋友豈不是要比曹子建還要有文采?”
“謝靈運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這麼看來寧朋友豈不是至少佔了天下才的九鬥?”
這些稱讚寧修的都是荊州府的生員。雖然他們未必都是河東詩社的成員,但在面對‘外敵’武昌府生員的時候,還是能夠團結一致的。
加之寧修這首詩作的確實完美,讓他們更有底氣吹捧。
劉文廣的面色青一陣,紫一陣難看極了。
他讓寧修先作詩當然不是存了善念。常參加詩會的都知道,先作詩的處於劣勢,一是思考的時間少,二是人們普遍對後作的詩印象深刻。
但這是對一般情況而言的,寧修作出的這首詩當然不一般。
這首詩即便放在整個詩詞史上也是有一席之地的。在座的都是文人,都有基本的判斷力,如何能夠分辨不出優劣?
那些武昌府來的生員縱然有心替劉文廣幫腔也說不出口啊。
寧修在氣勢上已經處於壓倒性的優勢,除非劉文廣能夠作出一首更好的詩作來,否則將被寧修壓得喘不過氣來。
劉文廣雖然自負,卻也有自知之明,他當然不認為自己能夠作出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