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4/4 頁)
過程的內在動力,是不斷流動的心理過程的能量,是意識得以產生的根源。
因而,潛意識,是一切心理過程的基礎,是心理的實質。
潛意識,雖然暫時不為心理的個體所覺,但它在人的心理生活中,卻起著巨大的作用。
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一不受它的影響。
潛意識的這種動力性,可以稱之為“原發性過程”。
意識,則不是心理過程的基礎,也不是心理過程的動力。
意識自始自終,不能脫離生命衝動而獨立存在。
意識的本質特徵,即在於不同於生命衝動的精神。
盲目的生命衝動,需要依靠精神加以導引;
而軟弱的精神,則需要藉助生命衝動作為其動力。
精神的力量,是從生命衝動那裡得到的。
精神和生命衝動的關係,猶如車手和賽車的關係。
賽車,提供能量;
而車手則操縱、駕御賽車,朝著他想要跨越、征服的路途前進。
精神,是藉以幫助生命衝動,而不是妨礙生命衝動的。
而且,總是力圖使生命衝動得到滿足。
因而,意識不是心理的實質(本質),而只是心理的屬性。
並且,是一個很不穩定的屬性。
意識,是旋即消失的。
消失的時間,遠較長於存在的時間。
故此,可以稱意識為“繼發性過程”。
由此可見,潛意識,是意識的基礎,意識,是潛意識發展的產物。
潛意識,是在水面下形成巨大旋渦的動力源泉;
意識,不過是隱藏在水面下潛意識的潛流所形成的微波而已。
人的全部精神生活,好似坐落在汪洋大海里的冰山。
呈現在海洋表面上的山頂,只是人的精神生活的一小部分意識領域;
而在海洋下面的那巨大的山體,也就是人的精神生活的潛意識領域,才是人的精神生活更為廣闊的部分。
潛意識的存在領域,遠遠超過了意識。
除了在特定的條件下進入意識領域之外,大部分潛意識的東西便以各種偽裝的形式,在意識的舞臺上登場露面。
任何意識,都不過是潛意識這樣或那樣、直接或間接的表現。
意識,並不是心理生活的主要部分。
心理過程,主要是潛意識的;
至於意識的心理過程,則僅僅是整個心靈的分離的部分和動作。
肯定這一點,並不意味著否定意識。
恰恰相反,潛意識的東西如果不借助意識的東西,如果不借助意識的某種合目的的形式,如果不轉譯為意識的語言,它也就不可能顯示出來。
因此,在人的心理生活中,意識是唯一的光線。
只有它,才能照亮被潛意識籠罩的黑暗的王國。
由於有了意識,人的心理現象的全部機制,包括潛意識這一心理的奧秘,才有被揭示的可能。
作為心理發展的最高階段,意識的主要職能,即在於統攝整個心理現象,特別是對潛意識的活力密切控制,對混沌意識的出現嚴加防範,從而,使人的心理結構繼續維持常態,使人的各種活動不斷適應現實生活的要求,協調而又有序的進行。
第二節 人的非正常的心理結構圖式
人的非正常的心理結構,與人的正常的心理結構截然不同。
人的非正常的心理結構並非由三個,而是由四個系統或層次構成。
這四個系統或層次,也就是無意識、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