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4 頁)
解釋人的行為、以相當的合理性預測人的行為、以相當的有效性控制人的行為!
《行為心理學》圖書在版編目(CIP)資料
行為心理學/馮紹群 著。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6(學苑文叢)
ISBN7……80060……070……X
Ⅰ。行……Ⅱ。馮……Ⅲ。學術…理論專著…心理學Ⅳ。I054
中國版本圖書館CIP資料核字(2003)第071163號
《行為心理學》:發掘一個人行為背後所隱藏的意義!
人的心理是個很微妙的東西,所以過去才會有人將人的大腦比作暗箱,所謂“知人知面難知心”。但如今,透過《行為心理學》,我們可以較為清晰地認識它、瞭解它。
譬如,我們中的許多人認為戴眼鏡的人智力較高,其實這不過是一種以偏概全的知覺,亦即刻板印象;
又如,一開始就受到雙親粗暴干涉的愛情關係,無論後來兩人是否成婚,彼此相愛之情隨著這種干涉程度的增加,反而愈加遞增,甚至至死不渝,則是逆反心理的表現;
再如,一個人如果害怕另一個人,他反倒可能對那個人特別友善,其實那不過是一種反態行為;
還有,壓根兒就不想去赴一次不愉快的約會,因而在約會過期之後,才突然想起這件事,則是一種過失行為;
而有對夫妻,在前一天晚上大吵大鬧,甚至於動了手,大有“有你沒我”、 “不共戴天”之勢,可是,第二天便重歸於好,又肩並肩地出門買東西了,旁人對這件事可能覺得不可思議,但這對夫妻實質上正是從這打鬧中獲得快感,這便是一種退行行為;
……
人快樂,是因為笑;
人傷心,是因為哭;
人恐懼,是因為戰慄;
……
《行為心理學》的研究,向我們揭示了左右人的行為的人的頭腦中的各種詭譎,由此我們得以卓有成效地揣度人的心靈深處的欲求,洞察人的行為,最終發掘一個人行為背後所隱藏的意義!
《行為心理學》序
每一本書都是未完成的作品,作者只寫了一半,另一半需要讀者的用心參與,讓我們從一個遊戲開始吧!
猜心術
記得小時候,表哥給我表演猜心術,從一副撲克牌中任意取出五張,展開後給我看,並指出排列次序1,2,3,4,5,讓我記好某一張牌和花色,然後,他把五張牌放進自己的衣袋中,看著我叫我使勁地想那張牌,最後他說已經猜中我心中想的是第幾張牌,於是由衣袋中拿出四張牌來插回到那疊牌中,這時他要我說出默記的是第幾張牌,什麼花色,我說是第四張牌草花4,他立刻由衣袋中拿出留下的那張牌,果然是草花4!
我不服氣,自己抽了五張牌,排好次序默記了一張,讓表哥再來一次,結果又猜對了!真神了!又試了幾次,仍然是一猜就中!
我是不相信表哥真能看透我的心思的,這裡面肯定有一個竅門!然而,我考慮了好長時間,還是琢磨不出猜心術的奧妙所在,於是我便再三央求表哥,要他說出猜心術的秘密!表哥哪裡經得起我死纏活磨,終於把奧妙告訴了我。
讀者現在不妨想一想,猜心術的奧妙是什麼呢?
在本書中,我提供了答案,但是請不要過早地去找答案——自己先想出來!
《行為心理學》前言
一、現代心理學的潮流
無論在我國,還是在外國,人們很早就開始研究心理現象,力圖揭示心理活動的奧秘。
古代的許多人,包括不少有名的學者,都把人的言行歸結為一種特殊的實體——靈魂的主宰。
諸如,我國上古奇書《黃帝內經》的著者元陽真人即提出,“生之來,謂之精;兩精相搏,謂之神;隨神往來者,謂之魂”;
而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則指出,靈魂,具有理智、意志和情慾三個部分,其中,理智是智慧的,起著指導作用,激情服從它,是它的助手,慾望佔據最大部分,它貪得無厭,必須受到理智和激情的控制;
至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思想家、教父哲學的主要代表聖奧古斯丁又進一步認為,透過對意識的內省,可以接近和了解靈魂。
按最早出現於1590年之心理學原名之Psychology一詞,系是由希臘文中Psyche與logos兩字演變而成。
前者,意指“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