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部分(第1/4 頁)
怨艾。那飄忽天際的彩雲已經歸去,那缺了又圓的明月正朗照夜空,那按時南歸的候鳥大雁已然長唳而返,這一切皆是刺激思婦懷念遠人的典型事物。“人無信”正是思婦被觸動的怨情。是的,雲有歸期,月有圓時,雁有返日,惟獨行人卻蹤跡渺然,音信皆無。這離怨之深可想而知。煞尾以“孤損鳳凰釵,立盡梧桐影”二句的舉動,極寫對遠人的懷思已達無以復加的程度。損,《易》六十四卦之一,這裡泛指占卜。唐詩人於鵠《江南曲》有“眾中不敢分明語,暗擲金釵卜遠人”句,這裡暗用此典寫思婦久久佇立於梧桐陰下,獨自以鳳凰釵占卜,願遠行之人早早歸還。“立盡”二字表明佇之久和孤單之極。“孤”字為下片詞眼所在。
詞的上片重在一個“冷”字,下片重在一個“孤”字,全詞在客觀的敘寫之中描述了閨中思婦悽清孤寂的處境。詞人雖著力于思婦外界舉止的刻劃,但意韻流轉,情辭悽切,因而頗能收到哀婉動人的藝術效果。(沈立東)
高陽臺
除夜
韓疁
頻聽銀籤,重燃絳蠟,年華袞袞驚心。餞舊迎新,能消幾刻光陰。老來可慣通宵飲?待不眠、還怕寒侵。掩清尊,多謝梅花,伴我微吟。鄰娃已試春妝了,更蜂腰簇翠,燕股橫金。勾引東風,也知芳思難禁。朱顏那有年年好,逞豔遊、贏取如今。恣登臨:殘雪樓臺,遲日園林。
守歲不眠,是舊時“年下”(今曰春節)除夕的風俗,生活中的重要節奏,這一點時光過得好不好,竟成為人生諸般活動中的一樁大事。每逢此夕,種種獨特的節序裝點,煥然一新,極富於情趣,所以孩童年少之人,最是快活無比。但老大之人,卻悲歡相結,常常是萬感中來,百端交集,那情懷異常地複雜。本篇所寫,正是這後者的心境。
《高陽臺》一調,音節整齊諧悅,而開端是四字對句的定式。首句銀籤,指銅壺滴漏,每過一刻時光,則有籤鏗然自落《這彷彿後世才有的計時鐘的以擊響鳴鈴以報時)。著一“頻”字,便見守歲已久,聽那銀籤自落者已經多次,──夜已深矣。聽,去聲,如讀為“廳”,則全乖音律。蓋此調無拗句,不能一句四字皆為平聲。
下句重燃絳蠟,加一倍勾勒。那除夜通明,使滿堂增添吉慶歡樂之氣的紅燭,又已燒殘,一枝趕緊接著點上。只此一聯兩句,久坐更深的意味,已經寫盡。──這樣,乃感到時光的無情,袞袞向前,略不肯為人留駐!餞送舊年,迎來新歲,只是數刻的時間的事,豈不令人慨嘆。“袞袞”二字,繼以“驚心”,筆力警勁動人,不禁聯想到大晏的詞句:“可奈年光似水聲,迢迢去不停!”皆使人如聞時光之流逝,滔滔有似江聲!使人真個驚心而動魄矣。抒懷至此,筆致似停,而實為逼進一層,再加烘染:通宵守歲已覺勉強,睡乎坐乎,飲乎止乎?兩費商量,蓋強坐則難支,早臥則不甘;連飲則不勝,停杯則寒甚,──都無所可。詞人最後的主意是:酒是罷了,睡卻不可,決心與梅花作伴,共作吟哦度歲的清苦詩侶。本是詞人有意,去伴梅花,偏說梅花多情,來相伴我。必如此,方見語妙,而守歲者孤獨寂寞之情,總在言外。
過片筆勢一宕,忽然轉向鄰娃寫去。姜白石的上元詞,寫元宵佳節的情景,有句雲:“芙蓉(蓮花燈也)影暗三更後,臥聽鄰娃笑語歸”,神理正爾相似。此詞筆之似緩而實緊,加一倍襯托自家孤寂之法。鄰家少女,當此節日良宵,不但通夜不眠,而且為迎新歲,已然換上了新裝,為明日春遊作好準備。看她們不但衣裳濟楚,而且翠疊蜂腰(鈿翠首飾也),金橫燕股(金釵也),一派新鮮華麗氣象。寫除夕守歲迎新,先寫女兒妝扮,正如辛稼軒寫立春先寫“看美人頭上,嫋嫋春旛”,是同一機杼。
寫除夜至此,已入勝境,不料詞筆跌宕,又復推開一層,想象東風也被少女新妝之美而勾起滿懷興致,故而釀花蘊柳,暗地安排豔陽光景了。三句為奇思妙想,意趣無窮。──於此,詞人這才歸結一篇主旨:他以自己的經驗感慨,現身說法,似乎是同意鄰娃,又似乎是喃喃自語,說:青春美景豈能長駐,亟須趁此良辰,“把握現在”,從“明日”新年起,即去盡情遊賞春光,從殘雪未消的樓臺院落一直游到春日遲遲的園林勝境!
綜攬全篇,前片幾令人擔心只是傷感衰颯之常品,而一入過片,筆墨一換,以鄰娃為引,物境心懷,歸於重拾青春,一片生機活力,方知寄希望於前程,理情腸於共勉,傳為名篇,自是無敵。(周汝昌)
南鄉子
孫惟信
璧月小紅樓,聽得吹簫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