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第1/4 頁)
,耐人尋味。
“好鎖雲煙窗戶,怕入丹青圖畫,飛去了無蹤。”這三句是引用鄭舜舉原詞的話。這裡有一個出典:《世說新語·巧藝篇》注引《續晉陽秋》載,顧愷之曾以一櫥畫寄給桓玄,桓玄珍藏了多年,後來開櫥取畫,發現封題如舊,但畫已幻變飛仙了。鄭舜舉為當時的俊逸文士,家中亦當珍藏有字畫。辛棄疾說要把雲煙窗戶關鎖好,否則屋內的珍藏會神化而去。這裡是讚美鄭舜舉的高雅。
“此語更痴絕,真有虎頭風。”顧愷之小字虎頭,世傳他有“三絕”:畫絕、文絕、痴絕。辛棄疾因上文連類而發,讚美鄭舜舉兼有顧愷之的“三絕”作風。(公保扎西李紅)
水調歌頭
壬子被召,陳端仁給事飲餞席上作
辛棄疾
長恨復長恨,裁作短歌行。何人為我楚舞,聽我楚狂聲?餘既滋蘭九畹,以樹蕙之百畝,秋菊更餐英。門外滄浪水,可以濯吾纓。一杯酒,問何似,身後名。人間萬事,毫髮常重泰山輕。悲莫悲生離別,樂莫樂新相識,兒女古今情。富貴非吾事,歸與白鷗盟。
稼軒多次以屈原自擬,這既有自信、自勵且不無自負的一面,恐也具透視時局與個人前途,預見到難免與屈原相同的志意落空的最終結局這悲愴的一面。儘管如此,只要一遇機會,他總是盡全部聰明才智,投入最大精力毅力,從事振興和恢復國家的事業。他不能象希臘神話中的海格力士那樣,具有轉瞬間盡洗三十年未清理的牛欄的神力,只有知其不可而盡全力為之,並同時用詞吟唱其生命的悲劇,吟唱精衛填海的孤哀。
陳端仁閩縣人,淳熙中曾任蜀帥。稼軒作此詞是壬子年歲杪(紹熙三年,1193年)應召入朝時,已廢退家居的陳端仁設酒為辛送行,席間酒酣耳熱時,二人當不乏慷慨報國的磨礪,恐亦難免朝廷腐敗政海風波的牢騷。稼軒即席賦此,主要借《楚辭》抒懷以答友人。
“滋蘭”等句是屈原自傳長詩《離騷》中句子,稼軒照原詩冠“餘”字使用,氣慨非凡。然又自稱“楚狂”,可見內心矛盾。據晉人作《高士傳》,“楚狂”指楚人陸通字接輿者,躬耕不仕,孔子過,“鳳歌”嘲之曰,“鳳兮鳳兮,何如德之衰也;來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楚狂”參透世事的悲涼心情,乃儒家用世之志修齊治平的反面,與孔丘、屈原大異。換頭“一杯酒,問何似,身後名。”反用西晉張翰語,“使我有身後名,不如即時一杯酒。”(見《世說》)張因思吳中蓴羹鱸膾而棄官歸隱,也是一位“楚狂”。稼軒說一杯酒(生前的清福)哪能和身後的名譽相比,翻了張翰的案,因之也推翻了上片自稱“楚狂”的消極。用筆夭矯變化難於捉摸。辛胃口很大,要立功、立言,也要立德。緊接著說“毫髮常重泰山輕”,大概是接受陳端仁的提醒,此次進京,千萬注意與朝廷和大老們的人事關係。但稼軒豈是謹小之人?故爾情感的浪濤翻卷:“悲莫悲生別離,樂莫樂新相識。”陳是在閩新知,故云。
筆底波濤全出自胸次不凡,極真誠無一造作語。稼軒此次赴朝是順利的,回閩即任閩帥,但僅一年就遭劾去職。“富貴非吾事”是極清醒有預見語。“歸與白鷗盟”指退隱,是剛才自己否定了的陸通、張翰道路,辛離閩時作《柳梢青》用“白鷗”語氣嘲笑自己:“白鳥相迎,相憐相笑,滿面塵埃。華髮蒼顏,去時曾勸,聞早歸來。”與這首《水調歌頭》的忐忑心情一脈相承。
顧隨先生謂“辛有英雄的手段,有詩人的感覺,二者難得兼。……中國詩史上只有曹(指曹操)、辛二人如此。”(《駝庵詩話》)這首《水調歌頭》可見英雄、詩人兩個靈魂的痛苦搏戰。(李文鍾)
水調歌頭
壽趙漕介庵
辛棄疾
千里渥窪種,名動帝王家。金鑾當日奏草,落筆萬龍蛇。帶得無邊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鬢方鴉。莫管錢流地,且擬醉黃花。喚雙成,歌弄玉,舞綠華。一觴為飲千歲,江海吸流霞。聞道清都帝所,要挽銀河仙浪,西北洗胡沙。回首日邊去,雲裡認飛車。
這首詞,作於宋孝宗乾道四年(1168),九月,為趙介庵祝壽的筵席間。但不是一首單純的祝壽詞。在字裡行間浸透著作者力圖報國、爭取抗戰勝利的希望。
宋孝宗乾道四年,辛棄疾已南歸六個年頭,時任建康府(今南京市)通判。他胸懷統一祖國的壯志,卻無機會施展才能。他也曾上書皇上,陳述自己的政見,希冀得到重用,也沒有結果。李白失遇時,寫過《上韓荊州書》說:“一登龍門,便聲價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