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2/4 頁)
雨後田野清新泥土和莊稼的氣息。首句寫所見,感發生命的春天融入鉅細──平原和小小的野薺菜花;雨後新耕的泥土上落下群鴉,好象它們也蒙受了春天的神秘律動。“多情白髮春無奈”,詞人在這美好的“閒適”中莫可奈何的煩惱心情,無意識領域的壓抑。“晚日青帘酒易賒”,小酒店的青旗頗富吸引力,酒易得但真的陶醉卻並不容易。──話一露頭卻卡住了,顧左右言他。葉嘉瑩女士所謂“欲飛還斂”、“閒而不適”。
下片又轉入歡快自然的農村生涯。農民精耕細作,見縫插針,牛欄近旁的一點隙地也種上了桑麻。忽然閃過一個人影,是一位青裙白衫的農村婦女經過,趁養蠶前的閒空走孃家吧?語氣親切,對農村生活十分熟悉。
宋代農村生活的一段珍貴錄影。(李文鍾)
鷓鴣天
東陽道中
辛棄疾
撲面征塵去路遙,香篝漸覺水沉銷。山無重數週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嬌。人歷歷,馬嘯嘯,旌旗又過小紅橋。愁邊剩有相思句,搖斷吟鞭碧玉梢。
這是一首描寫征途生活的小令,約寫於1177年。
“撲面征塵去路遙,香篝漸覺水沉銷。”“篝”,行軍用的竹製水筒。塵土撲面,征途遙遠,掛在身邊的竹筒裡的水也逐漸減少乃至用完了。起始兩句,寫出徵人行軍途中的勞頓,可知此時馬乏人累,疲憊不堪。“山無重數週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嬌。”後兩句寫路途景物,是行軍人眼中所見。周遭是數不清的層層山巒,全被樹木野草覆蓋,一個“碧”字,說明此時行軍人是置身於綠色的海洋裡,而山野中那些不知名的花兒格外嬌豔絢麗。充滿生機的大自然使人耳目一新,精神為之一振。上片寫景,淡筆素描,繪出一幅色彩鮮明的山野行軍圖。
下片側重寫行軍途中的情景和作者的思緒。“人歷歷,馬蕭蕭,旌旗又過小紅橋。”戎裝的戰士清晰可辨,戰馬在蕭蕭鳴叫,迎風飄揚的戰旗已經越前面的小紅橋,這三句寫的是佇列前進的情景。不難想見,此時作者是騎馬走在佇列的後面,所以才能清楚地看到行軍的戰士和隊首“旌旗”的方位。“愁邊剩有相思句,搖斷吟鞭碧玉梢。”雖然辛棄疾無時無刻不在憂國憂民,但寫此詞時,正是辛棄疾“春風得意”的時候,有機會為國效命,他的心情是輕鬆愉快的,因此這個“愁”字應理解為他尋覓“相思句”構思過程中“苦惱的”“愁”,正因為這樣,他只顧聚精會神地思索,不知不覺中才“搖斷”了馬鞭的“碧玉梢”,這抑或是用力過猛,抑或是打在什麼東西上;寫得極傳神,極形象。
同一時期作者寫的另一首《鷓鴣天》中有“二年曆遍楚山川”的句子,比較真實地反映了他這一時期奔走勞碌的情景,與本詞意境相近。這類詞都很清新,有生活氣息。(王方俊)
鷓鴣天
黃沙道中即事
辛棄疾
句裡春風正剪裁,溪山一片畫圖開,輕鷗自趁虛船去,荒犬還迎野婦回。松共竹,翠成堆,要擎殘雪鬥疏梅。畢竟無才思,時把瓊瑤蹴下來。
黃沙道,又稱黃沙嶺,在江西上饒的西面,辛棄疾住在帶湖的時候,常常經過這裡。困居於上饒帶湖這個小天地中的幾年,他的生活是寂寞的,思想是苦悶的,一些寄情于山水的詞作,便是這期間創作的。
上片寫景,勾勒出一幅鄉土氣息濃郁的春日山野景物畫面。“句裡春風正剪裁”一句,造句奇特新穎,“句”,通“勾”,彎曲之意。“句裡春風”,極寫春風柔和,隨著山形彎轉吹拂;“正剪裁”,用擬人手法,說春風如能工巧匠,“剪裁”著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春風到處,永珍更新,草木向榮,自有妙不可言的景象,“溪山一片畫圖開”,這“畫圖”便是春風“剪裁”的結果。後二句寫在這美好的大自然中活動著的人和動物,“輕鷗”、“荒犬”、“野婦”,禽、獸、人的活動給這“一片畫圖”增添了勃勃生機。這裡既有大自然的美,又有山間的生活美,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當時正在閒居的辛棄疾,已經開始走出書齋,接觸了新鮮活潑的現實生活。
過片之後,先寫象徵美好品格的“歲寒三友”:松、竹、梅。“松共竹,翠成堆,要擎殘雪鬥疏梅。”初春時節,春寒料峭,松、竹枝葉上的殘雪尚未完全融化,但其枝葉已經蒼翠欲滴,煞是引人注目。單憑這一點,它要與那“疏梅”爭芳鬥妍。這裡暗喻當時主戰派的首領韓侂冑與主和派的鬥爭。“畢竟無才思,時把瓊瑤蹴下來。”“瓊瑤”,美玉。“瓊瑤明指點綴松、竹的晶瑩的雪花,暗喻朝廷中的忠臣良將。“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