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3/4 頁)
句是說女主人公因孤寂,心緒不好,無心刻意修飾自己的面龐,從而把上句所言的“愁”的內涵具體化和明朗化了。“翠袖怯天寒,修竹蕭蕭晚”二句,是化用杜甫《佳人》中的詩句:“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翠袖“句是寫女主人公不僅無心去刻意妝飾打扮自己,甚至對天氣變化也不甚覺察,依舊夏裝著身,而只有到了“天寒”,身體受不住了,才感覺到。一個“怯”字,表明女主人公的衣單體弱,更有起到暗示她孤寂可憐的特點。上片結句“修竹蕭蕭晚”,看似詞人是要以景作結,寫女主人公住處周圍的環境,實則藉此進一步暗示女主人公愁苦孤獨的形象。深秋薄暮,幾株修竹在秋風中瑟瑟搖動。單薄、孤寂,這不就是女主人公形象的寫照嗎?
下片詞作增加抒情分量。“此意有誰知,恨與孤鴻遠。”由怨轉恨,可知女主人公過此孤寂生活非止一日。“孤鴻”在此有較豐富的含義,它不僅象徵女主人公如失群的孤鴻,而且也表示她多麼希望鴻雁能捎上自己的怨與恨(即詞中的“此意”),給遠在天涯的心上人。此外,這句也暗示這位女主公一直是佇立視窗,目送飛鴻遠去。“小立背西風,又是重門掩”二句是說,女主人公在蕭瑟的秋風中獨自佇立,目送孤鴻消失,寂寞無聊的一天又過去了,她悵然回到閨中,掩上門扉,週而復始地讓孤寂與淒涼籠罩著自己。這裡的“又”字,看似平易,實是蘊含了女主人公的無數辛酸淚。
抒寫閨怨是中國古典詩詞的傳統題材,這首《生查子》在思想內涵上也並沒有寫出什麼新意來,但在藝術上還是有一定的個性的。如情景二者之間的互相烘托、渲染,對女主人公心理的細膩刻畫等,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文潛少鳴)
驀山溪
寄寶學
劉子翬
浮煙冷雨,今日還重九。秋去又秋來,但黃花、年年如舊。平臺戲馬,無處問英雄;茅舍底,竹籬東,佇立時搔首。
客來何有?草草三杯酒。一醉萬緣空,莫貪伊、金印如斗。病翁老矣,誰共賦歸來?芟壠麥,網溪魚,未落他人後。
這首詞的上下兩片各有一箇中心。上片的中心是“無處問英雄”。“平臺戲馬”,用項羽故事。“戲馬臺”在彭城(今江蘇徐州市)南郊雲龍山下,當年項羽曾在此指揮操演兵馬。後來,劉裕也於重九在此大會賓客。項羽、劉裕,皆一時英雄,但時過境遷,英雄俱逝。“無處問英雄”,既是作者感嘆往昔英雄的永逝,也是對當世英雄的尋覓,但理想的英雄又在何處呢!由於作者為沒有英雄人物可報祖國而焦慮,所以他才感到重九時節“浮煙冷雨”的壓迫,才覺得“年年如舊”的只有黃花,也才“佇立時搔首”。下片的中心是“一醉萬緣空”。正因為作者要在昏醉中尋求解脫與安慰,所以客來後才只有“草草三杯酒”,所以才勸寶學“莫貪伊、金印如斗”,最好是與作者一道“賦歸來”,去過“芟壠麥,網溪魚”的隱居生活。把上下兩片聯絡起來,那麼全篇的主旨應該是:有感於救國無人,國事無望,作者遂欲斷絕萬緣。──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心突出,組織緊湊,是這首詞的一個重要特色。
劉子翬生活在北宋末、南宋初,正是國家面臨覆亡危險,急需濟世之才的時候。當時善於帶兵的大將並不少,但他們不相團結,彼此掣肘、猜忌,成為宋軍節節失利的原因之一。這闋詞中“無處問英雄”一語包含著極深沉的時事之嘆,不可當成弔古詩詞中的慣用語去看待。
這是一闋重九寄人之作。詞中全用與重九有關的事物,而在加工處理上,作者有意識地改變了它們的情貌,使其更好地為抒情達意服務。比如,詞篇一開始用“浮煙冷雨”形容重九,就跟秋高氣爽的通常天氣不同。作者勾畫這樣一幅天色,大約是要為全篇籠罩一層寒冷陰霾的氣氛。至於三、四句提點黃花,不僅沒有欣賞的意思,甚至連起碼的描寫也沒有,只說明“但黃花、年年如舊”。說只有黃花“年年如舊”,等於說此外的一切都不“如舊”,這當然就深化了“無處問英雄”的句意。“茅舍底,竹籬東”是重陽賞菊的地方,陶淵明有“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詩句,李清照也有“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的吟詠,不過,本篇的主人公當此之際,卻不把酒,也不採菊,而是“佇立時搔首”。這裡,詞篇憑藉再現人物形象的辦法,把作者憂國的情緒推到了最高峰。自然,詞人過重九也不是完全無酒,比方說客來之後就有“草草三杯酒”。只是這裡的飲酒,並非是為賞菊助興,也不是為登高催詩,而是要自己“一醉萬緣空”,要寶學“莫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