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3/4 頁)
貪圖寶物的虞公一見荀息送去的東西,滿心歡喜,接了貴重禮物,愛不釋手,
不僅一口答應了荀息的要求,而且還主動提出自己先起兵作為先鋒討伐虢國。大臣宮
之奇以唇亡齒寒的道理苦 苦功諫,虞公唯晉國的寶馬和美玉是圖,根本聽不進去。
結果,晉國滅了國,軍隊在返回的路上又順道突然襲擊,輕而易舉地拿下了虞
國,活捉了虞公回國。原來送給虞公的寶馬和美玉,自然也順理成章地回到了晉國。
這就是“寶珠玉者,殃必及身”的活生生寫照。
歷史的經驗值得注意。當然不僅僅是諸侯國君值得注意,就是一般的當政為官
者,貪財寶好女色也是大忌,弄不好就要惹出禍患來。我們今天倡廉政,反腐敗,看
那反腐敗的成果展覽,腐敗者不都是因為“寶珠玉者,殃必及身”,弄得個身敗名裂
,遺恨終身嗎?
所以,還是清廉一點好啊!
下一篇(小才招禍,從政危險)
盡心下
小才招禍,從政危險
【原文】
盆成括①仕於齊,孟子曰:“死矣盆成括!”
盆成括見殺,門人問曰:“夫子何以知其將見殺?”
曰:“其為人也小有才,未聞君子之大道也,則足以殺其軀而已矣。”
【註釋】
①盆成括:姓盆成,名括。
【譯文】
盆成括在齊國做官,孟子說:“盆成括離死不遠了!”
盆成括果然被殺,學生問孟子說:“老師怎麼知道盆成括將被殺呢?”
孟子回答說:“盆成括是個小聰明,但不懂得君子應該知道的大道理,這是足
以招致殺身之禍的。”
【讀解】
小聰明小有才氣,機智敏感過人,但未能透過大的方面的道理。
因為小聰明,細微之處看得清楚,算得精細,往往察人之隱, 超人之先。
因為未能透過大的方面的道理,眼界不寬,心胸狹窄,眼裡揉不進一粒砂子,
心中容不下一點不平,往往在小事上放不開,丟不下。
所以,鋒芒畢露,難得糊塗,常常招人嫉恨,惹火燒身而自己還不知道。
這種人不從政已是不大容易處理好人際關係,一旦從政,官場水深莫測,自然
倍加危險。所以,孟子能夠預先知道盆成括有殺身之禍,而不幸真的被言中。
問題在於,到底什麼是“君子之大道”呢?
焦循《孟子正義》說:“君子明足以察奸而仁義行之,智足以面事而謙順處之
,是為大道也。”
“明足以察奸”和“智足以成事”都是必要的,小聰明做得到,大聰明的“君
子”也應該要做得到,簡言之,聰明和敏感都是不錯的,關鍵在於處理的方式大有講
究。所謂“仁義行之”,“謙順 處之”,就是要有所涵養,有所藏斂,小事上容得
下,放得開,得饒人處且饒人,不必一個釘子一個眼,有時候甚至要睜隻眼閉隻眼,
“糊塗”一點才好。
君子應力戒小聰明而修煉大家風度,大雅風度,宰相肚裡能撐船。也就是行“
君子之大道。”
從政者尤其需要如此。
下一篇(言語之盜,君子警惕)
盡心下
言語之盜,君子警惕
【原文】
士未可以言而言,是以言飴①之也;可以言而不言,是以不言飴之也。是皆穿富
之類也。
【註釋】
①飴(tian):探取,獲取。
【譯文】
士人不該說話的時候說話,是用言語來套取人;該成話的時候不說話,是用沉
默來套取人。都是鑽洞爬牆的小偷行為。
【讀解】
孔子也說過類似的話:“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之言而與之言,失
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論語·衛靈公》)
同樣是該.不該說話的問題,在孔子那裡還只是“失”,屬於智 與不智的範疇
。可是,到了孟子這裡就成了“話”,屬於仁與不仁 的範疇了。
這是有時代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