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部分(第1/4 頁)
沒有病的人則是先種自己的田,求實務本,然後才推己及人, 正己而後正人,
“修其身而天下平”。
回到儒學的基本內容上,還是《大學》的進修階梯和孔子 “己所不欲,勿施於
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忠恕之道。
下一篇(說大人,則藐之)
盡心下
說大人,則藐之
【原文】
孟子曰:說①大人,則藐之,勿視其巍巍然。堂高數仞,榱題②數尺,我得志,
弗為也。食前方丈,侍妾數百人,我得志,弗為也。般樂飲酒,驅騁田獵,後車千乘
,我得志,弗為也。在彼者,皆我所不為也;在我者,皆古之制也。吾何畏彼哉?”
【註釋】
①說(Shui):向……進言。②榱(CUI)題:也叫“出簷”,指屋簷的前端。
【譯文】
孟子說:“向位高顯貴的人說話,要藐視他,不要把他的顯赫地位和權勢放在眼
裡。哪怕他殿堂高兩三丈,屋簷好幾尺寬,如果我得志,並不屑於這些;哪怕他佳餚
滿桌,侍奉的姬妾好幾百, 如果我得志,並不屑於這些;哪怕他飲酒作樂,馳驅打
獵,隨從 車輛成百上千,如果我得志,並不屑於這些。他所擁有的,都是 我不屑於
有的;我所希望的,是古代的禮樂制度。我為什麼要怕他呢?”
【讀解】
“指點江山,
激揚文字,
糞土當年萬戶侯。”(毛澤東《沁園春·長沙》)
這種氣勢,並非壯空膽,提虛勁。其思想武器就在於“在彼者,皆我所不為也
。”
哪怕你金玉滿堂,哪怕你姬妾成群,哪怕你隨從如蟻,“不義而富且貴,於我
如浮雲。”(《論語·述而》)
其實,這也就是曾子所說的:“晉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
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慊乎哉?”(《孟子· 公孫丑下》)有了這種認識,當
然也就能“說大人,則藐之”了。
更何況還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滕文公下》)的浩
然之氣哩!
孟子論說氣勢磅蹲,氣象恢宏,與孔子迂徐舒緩,從容不迫有所不同,本章就
是一個典型範例。
下一篇(養心莫善於寡慾)
盡心下
養心莫善於寡慾
【原文】
孟子曰:“養心莫善於寡慾。其為人也寡慾,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
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
【譯文】
孟子說:“修養心性的最好辦法是減少慾望。一個人如果慾望很少,即便本性有
所失去,那也是很少的;一個人如果慾望很多,即便本性還有所保留,那也是很少的
了。”
【讀解】
那失去或保留的本性是什麼?
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的“善”。
外物改變人的本性,感官之慾減損人的善心。所以,慾望太多的人,往往利令
智昏,做了慾望的奴隸,其結果是“慾望號街車”不知駛向哪裡,失去控制,墜入萬
劫不復的深淵。
因此,修養心性的最好辦法就是減少慾望,寡慾清心。
老子說:“見素抱樸,少私寡慾。”(《道德經》第十九章)
孟子當然不是老子的學生,在“寡慾”的問題上也絕不會走得像老子那樣遠,
不會到“禁慾”的程度。但在“養心莫善於寡慾”的見解上有相通之處,這也的確是
事實。畢競,儒道兩家並 非在所有問題上都是針鋒相對的罷。
下一篇(狂者、狷者與好好先生)
盡心下
狂者、狷者與好好先生
【原文】
萬章問曰:“孔子在陳曰:‘盍歸乎來!吾黨之小子狂簡,進取,不忘其初。
’①孔子在陳,何思魯之狂士?”
孟子曰:“孔子‘不得中道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 狷者有所不為也
’。②孔子豈不欲中道哉?不可必得,故思其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