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2/4 頁)
尋覓類似的古代石質建築,也只有埃及金字塔,其中一座叫胡夫的金字塔就由200多萬塊巨石砌成,普遍認為建造它的時間不少於30年。
楊鴻勳:在整個世界範圍內,古人遺留給我們至今能看到的、有名的建築,比如埃及的大金字塔、瑪雅人的金字塔、古羅馬的競技場,沒有像龍游的石室一樣是位於地下的。
數量這麼多整齊的地下石室集中在一個相對狹小的地區,這在人類工程史上也是數一數二的。
不過相對來說,在紅砂岩中開鑿石室,還是比較容易的,因為紅砂岩比較軟,易於加工。但是,如果要開鑿這麼多石室,還是非常大的工作量,恐怕我們現在都難以估計。
無論是長城還是金字塔,這些宏偉的工程都已成為名垂青史的傑作,為何龍游石室竟然沒有任何記載呢?龍游石室,這個在建造技術上存在種種謎團的宏偉建築,它究竟是人類的工程,還是地球上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蹟?
建造龍游石室的技術難題令後人費解,而它建造的目的更是讓人難以猜測。我們知道,修築長城是為了抵禦異族的入侵,建造金字塔是為了顯示法老的權力和永生,它們都寄託著一個國家或君主的宏偉目標,那麼,龍游石室的建造目的何在?它是普通的採石場、帝王的陵墓、還是非常時期的非常工程?
有人提出,難道這座巨大的工程僅僅是為了提供水源儲存?在雨量充足的浙江地區,耗費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建造這樣規模的水庫是否合算?對此,專家們給出瞭解釋。
楊鴻勳:這水顯然是後來灌進去的,一個是地表水往裡灌,天長日久。再加上雨水的流入,加上石室沒有出口,於是水就越積越多。
而龍游石室真正的開鑿原因,還有一段曲折的發現過程。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不可告人的神秘工程(1)
嘉賓 楊鴻勳 中國建築史學會理事長,從事建築考古研究工作50年,對龍游石室群展開過深入研究。
導語:龍游石室究竟是誰建造的,它的用途是什麼?它是人類的工程,還是宇宙的奇蹟?
解不開的謎窟——不可告人的神秘工程
1992年6月9日,浙江省龍游縣的一個普通村民,無意中發現了一個規模巨大的石室建築群,在方圓一公里的岩石下面,密密麻麻分佈著24個石室。每個石室底面積近2000平方米,最高處有30多米,然而這個被認定可以和長城、秦始皇兵馬俑相提並論的宏偉工程,竟然在歷史上沒有任何記載,因此,十多年來,關於石室建造的目的一直眾說紛紜。
採石是江浙一帶非常常見的一種活動,工匠們經常會從自然界的巖體中採集石料,用於建造房屋、城牆等建築物。專家們發現,石匠開採石料後留下的鑿痕與龍游石室四壁的鑿痕非常類似,經對比研究證明,龍游石室中佔絕大部分的弧線斜紋,正是開採石料時留下來的。於是,採石場說,成為龍游石室建造目的的最早假說。
楊鴻勳:我個人是不傾向採石場說的,但是也不能一概加以否定。我只是拿出許多證據,比如,如果龍游真是一個採石場的話,這麼大的整齊的空間,還要有計劃地留出這種支柱,最重要的是,牆壁採挖石頭後,目的就達到了,為什麼還要對石壁做細加工的處理,用帶有裝飾性的紋路來修飾牆面呢?
而且,這個紋路刻上去非常不容易,要搭40米的腳手架,慢慢加工,那是非常浪費時間的。
另外,對於現存的採石場遺蹟,我都逐一做了考察。自古以來的採石場,有的已經不開採了,廢棄了,有的現在還在開採。這麼多采石場,從杭州坐汽車一直走到龍游,沿途考察採石場,但沒有一個是這樣的。
在江浙一帶,至今還留有許多地下開採石料的洞窟。比如在浙江溫嶺,有一座歷史長達1500年的採石場,但它們大多為橫洞,而且1300多個洞穴形式各異,牆面參差不齊。顯然,當時的開鑿者只為了獲取石料,所以會順著石質優良、運輸方便的路徑採集,全然不會考慮以後留下洞穴的形狀。
在安徽黃山市屯溪縣,也有一座採集石料的花山謎窟,窟中有30多個洞穴,而且也是相互連通,形狀各不相同,再看洞壁上不同的開鑿面,就會發現它們有著各自方向不同的鑿痕,而且銜接處也沒有任何裝飾性的紋路。
那麼龍游石室為何開鑿得如此規整統一、紋路也修飾得如此精美流暢呢?難道古代的石匠們,在經歷了繁重的採石工作之後,還有閒情逸致來美化一個毫無用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