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部分(第3/4 頁)
弟徐敬真從流放地繡州逃了出來,想投奔突厥,後輾轉逃到洛陽,洛州司馬弓嗣業、洛陽令張嗣明給他錢助他出逃。但逃到定州時被抓住,當真相大白後,弓嗣業先被絞死。張嗣明、徐敬真想用陷害別人立功得到免死,使誣認了許多人,說他們都是與徐敬業一同謀反者。先是誣招了討伐諸王叛亂的元帥、出任內史的張光輔,他便和張嗣明、徐敬真一同被處死。而洛陽令魏元忠、秋官尚書張楚金、陝州刺史郭正一、鳳閣侍郎元萬頃等高官也一同被誣招。
武則天得到這個奏報,心甚為疑惑:魏元跽是剿平徐敬業叛亂的功臣、郭正一和元萬頃是她一手提拔的親信。但她對謀反是敏感,已批准處他們死刑了。到臨行前才突然決定保住他們,趕緊派鳳洛舍人王隱客往法場傳旨救人。王隱客害怕耽擱,他飛馬揚鞭,一路高喊:“皇帝有旨刀下留人”聲音直到刑場,張楚金等死裡逃生,高興得站起來連連高呼。唯獨魏元忠跪著不起,口說:“虛實未知。”王隱客飛馬趕到,讓他起來,他又說:“俟宣旨已。”敕旨宣畢,徐徐站起謝恩,但臉上卻無表情。這幾個人皆被免死流放嶺南。
彭州(四川彭縣)長史劉易從也被同時誣招,在彭州被殺。因其官聲甚佳,行刑時吏民們前來告別,脫衣投地曰:“為長史救冥福”投在地上的衣服可值十萬錢'詳見《資治通鑑》,卷o4,永昌元年閏九月戊申條。'。
同年九月,周興誣告宰相魏玄同謀反。原來,在高宗時周興做河陽縣令,高宗想提拔他,有人反對,周興尚不知情,到朝堂上等訊息。魏玄同當時是地官尚書、檢校納言、同平章事,見到周興便說:“周明府可以去矣。(唐人呼縣令為明府),周興便以為魏玄同阻撓他,便記恨在心。此時,周興便想搞誇魏玄同。因魏玄同與裴炎關係好,周興便誣奏:“魏玄同與裴炎為耐久朋。”(即始終不渝的好朋友),又說:魏玄同曾說:“太后老矣,不若奉嗣君為耐久。”意思是做武則天的官做不了幾天,不如做李旦的官長久。當時武則天年近古稀,此話正其心病,立時震怒,下令賜死於家。監刑御史房濟知魏玄同被冤,便讓他反告周興以自直。魏玄同說:“人殺鬼殺,亦復何殊,豈能做告密人邪”於是從容而死。魏玄同出身寒門,極力支援武則天的改革,反對門閥制度,由於酷吏周興的誣告的確有一套辦法,被無辜冤死。
與此同時,夏官侍郎崔詧被誣告而死;不久右武衛大將軍、出身百濟的名將黑齒常之又被周興誣告謀反,也被屈殺'《資治通鑑》,卷o4,永昌元年八月到九月。'。
………【第四百七十章。勿看】………
第四百七十章。勿看
公地69年,武則天在這一年又用了三個年號,四月以前是天授三年,四月改為如意元年,九月再改為長壽元年。公元684年也用過三個年號,即嗣聖元年、明元年和光宅元年,因為那一年生三件大事,即高宗駕崩後宗即位、廢宗李旦即位、武則天代李旦臨朝執政,宗、睿宗、太后臨朝各用一個年號。公元69年是她自己做皇帝為何用三個年號?原來那年女皇虛歲是七十歲了,“人到七十古來稀”,女皇七十了,她自然有所感想,先改個“如意”是圖個吉利,想順利闖過七十大關,再往另一個“坎”上奔。這年五月,她還禁屠宰,都是圖吉享,想春秋高壽,壽比南山。
但奇怪的事居然生了,又過四個月,到八月底已掉的牙床裡竟然長出了新齒。這一奇蹟讓女皇太興奮了,所以才又改元長壽的。史書自然有點不懷好意,這麼記載:“太后春秋高,善自塗澤,雖左右不知衷。丙戍,敕以齒落更生,九月,庚子,御則天門,改元。更以九月為社。”'《資治通鑑》,卷o5,長壽元年九月。'年輕就是年輕,史書非說人是“善自塗澤”,好了,七十歲了又長出新牙來,這個不是誰都能做得到的,史書沒辦法,只好老老實實記載,如果武則天能自動掉下腦腦袋,史書就該大事渲染了。又長出新牙了,史書就寫那麼一小句。而武則天當時不知怎麼高興呢?在百官的簇擁下,武則天登上高高的則天門,接受百官的拜賀,改元長壽元年,大赦天下。
武則天精力充沛、思想活躍、日理萬機,一直想不到年齡問題,這一年她所以掛念年齡和壽興問題,主要有個嗣位問題纏繞著她,具體來說是武承嗣為爭奪皇嗣興風作浪,她拿不定主意,認為不如自己再活一百年,讓他們無法爭奪。
然而,在武承嗣的眼睛裡,姑姑畢竟年已古稀,說不上哪天突然駕鶴西去,自己的命運如何,實在兇險。他是武氏嫡長,最先繼承武士彠的爵位,姑姑稱帝,又以親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