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部分(第1/4 頁)
④ 果敢而窒果決勇敢但不通事理。窒,窒塞不通。
⑤ 徼以為知抄襲人說以為自己有智慧。徼,音jiāo,抄襲。知,通“智”。
⑥ 不孫以為勇把不謙遜當作是勇敢。孫,通“遜”。
⑦ 訐以為直把攻擊別人的隱私當作正直。
析論
君子追求仁義,善善惡惡,是是非非,所以君子也有討厭的人。孔子討厭的第一種是“稱人之惡”的人,因為君子進德修業,不暇方人,何況是稱人之惡呢;第二種是“居下而訕上”的人,因為那是不尊重製度;第三種是“勇而無禮”的人,因為無禮則不得義理之正,最後會傷了禮義;第四種是“果敢而窒”,果敢而不通事理,其殘害生靈、違背禮義,可以到無法想象的地步。子貢厭惡的第一種是“徼以為知”的人,因為剽竊是不誠實;第二種是“不孫以為勇”的人,因為“不遜”不是真勇敢;第三種是“訐以為直”的人,因為訐是為了私利,直是為公義。孔子所厭惡的人是把惡德、失德顯現在外的人,子貢厭惡的是把惡德當作是善德的人。
論語卷·論修養(18)
(四)
孔子曰:“益者三樂①,損者三樂:樂節禮樂②、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益矣;樂驕樂③、樂佚遊、樂宴樂④,損矣。”(《季氏》第一六·五)
章旨
孔子以為人類都有愛好,有些愛好對人有益,有些愛好對人有害,不可不注意。
註釋
① 益者三樂對人有益的愛好有三種。樂,音yào,愛好。
② 節禮樂禮樂有節,得其中和。樂,音yuè。
③ 驕樂以驕佚為樂。樂,音lè。
④ 宴樂酒食之樂。
析論
人的愛好,有損有益,不能不注意。禮貴中節,樂貴和諧,接觸久了,自然能發而皆中節;樂道人之善,則人樂於向善;樂多賢友,則有賢友相互砥礪,每天都有進益。相反地,驕傲是人與人之間最難跨越的高牆;而佚遊、宴樂都是感官之樂,接觸久了,就會蔽錮心靈,不知道人類的道德善性為何物了。
問題與討論
1。 在本單元中,孔子很強調君子也會有討厭的人,這和君子量大能容的德行是否相沖突呢?
2。 和眾人的好惡不一樣,久而久之,是否會養成與人難以相處的孤僻習性?
六、論剛毅
人的性格有很多種,最完美的是得其中庸;但是大多數人日常所呈現的,不一定都能達到中庸的境界。剛毅之氣,雖然有時會過於切直,可是在各種天生氣質之中,仍然是屬於正面的。只要能得義理之正,“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吾往矣”,這就是剛者;堅守義理之正,匹夫不能奪志;當眾人都隨波逐流、背信忘義之際,他仍然能夠堅守義理之正,像風雪中後凋的松柏。
(一)
子曰:“吾未見剛者①。”或對曰:“申棖②。”子曰:“棖也欲③,焉得剛?(《公冶長》第五·一〇)
章旨
孔子嘆惜剛者難得。
註釋
① 剛者堅毅不屈的人。
② 申棖姓申,名棖,字周,一作子周,魯國人。棖,音chéng。
③ 欲多嗜慾。
析論
人的性格有剛有柔,剛者寧折不屈,“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種人很少,所以孔子感慨說他沒有見到這種人。宋末的文天祥,亡國被俘後,元世祖以相職來引誘他投降,文天祥仍然不為所動,最後從容就義,丹心汗青,光耀千古;相反的,明末的洪承疇,也是亡國被俘,起先也是剛正不屈,但是禁不住美色的誘惑,最後還是投降了。《莊子》說:“其嗜慾深者,其天機淺。”俗語說:“有容乃大,無欲則剛。”真是一點也不錯!
(二)
子曰:“三軍①可奪②帥也,匹夫③不可奪志也。”(《子罕》第九·二五)
章旨
孔子談論立志之重要。
註釋
① 三軍古代一萬二千五百人為一軍,周代大國可以有三軍,次國二軍,小國一軍。其後三軍遂成為軍隊的通稱。
② 奪奪取。
③ 匹夫一個平民。
析論
三軍人數雖然多,但是和主帥是不同的個體,軍士的力量再強,也不能保證必然能保衛主帥。項羽曾經號令天下諸侯,手下猛將如雲,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