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部分(第3/4 頁)
境(在清微天)、上清真境(在禹余天)、太清仙境(在大赤天)合稱三清境;又指分別居住在上述三清境的三位至高神,即元始天尊(也稱玉清大帝)、靈寶天尊(也稱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等)、道德天尊(也稱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大帝、太清大帝等)三清之稱始於六朝,開始僅指三清境。三清之作為道教尊神,是伴隨著道教三洞經書說逐步形成的。四御又有另一不同解釋,稱之為四極大帝,北方曰北極紫微大帝總御萬星,南方曰南極長生大帝總御萬靈,西方曰太極天皇大帝總御萬神,東方曰東極青華大帝總御萬類。
快樂閱讀;請記住唯一地址(/)
正文 三清表
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乃道教諸天界中最高者;也是道教對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的合稱;同時是唐明宮中一宮殿的名稱;一種酒、茶的名稱,也作人名。
三清,道教用語。總稱謂是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位於玉幾下三寶景陽宮。指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也指居於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中所謂玉清境、上清境、太清境是所居仙境的區別,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所統天界的劃分,而天尊的意思則是說,極道之尊,至尊至極,故名天尊。道教起源與發展過程三清之稱始於六朝,開始僅指三清境。三清之作為道教尊神,是伴隨著道教三洞經書說逐步形成的。《道教義樞》卷二雲:但知洞真法天寶君住玉清境,洞玄法靈寶君住上清境,洞神法神寶君住太清境。故《太上蒼元上錄經》雲:三清者,玉清、上清、太清也。《九天生神章經》稱:天寶君者則大洞之尊神。注曰:天寶君玉清元始天尊也。靈寶君者則洞玄之尊神,注曰:靈寶君上清天尊也。神寶君者則洞神之尊神,注曰:神寶君太清天尊也。但此三寶尊神開始並非三清尊神,按唐武宗時(841~846)的道教神靈排列,先為元始天尊,太上大道玉晨君,太上老君(即三清尊神)其後為玉清大有天寶君,上清妙玄靈寶君,太清太極神寶君三寶尊神。另《業報經》《應化經》並雲:天尊曰:吾以道氣,化育群方,從劫到劫,因時立化。吾以龍漢元年號無形天尊亦名天寶君,化在玉清境,說洞真經十二部以教天中九聖,大乘之道也。/吾以延康元年號元始天尊亦名靈寶君,化在上清境,說洞玄經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中乘之道也。吾以赤明之年號梵形天尊亦名神寶君,化在太清境,說洞神經十二部以教天中九仙,小乘之道也。還有《元始上真眾仙記》稱:玄都玉京七寶山,在大羅之上,有上、中、下三宮。上宮是盤古真人元始天王,太元聖母所治。中宮太上真人,金闕老君所治。下宮九天真皇,三天真王所治。這些不同派別的不同解釋,雖有差異,但都促成了三清尊神的最終定型。唐《老君聖紀》稱:此即玉清境元始天尊,位在三十五天之上也,此即上清境太上大道君,位在三十四天之上也,太清境太極宮即太上老君,位在三十三天之上也。南宋金允中在探討與總結以上三清、三寶、三洞之間的關係後,認為:三尊之號在經中只稱元始天尊、太上道君、太上老君;其別號則曰天寶君、靈寶君、神寶君;以三境之名而稱之則曰玉清、上清、太清;以三洞之書而名之則曰洞真、洞玄、洞神。在三清尊神中,以太上老君出現最早。東漢末五斗米道成立時,即以太上老君為至高神。至東晉上清、靈寶派出,其《上清》、《靈寶》經中,始相繼出現元始天王、元始天尊、太上玉晨大道君、太上大道君等新的至高神。鑑於各派新出現眾多神靈,梁陶弘景《真靈位業圖》企圖予以系統化,其中三清尊神的雛形已基本確立。在此前後,諸書在言及三清尊神時,又有種種不同說法。如說:道不可無師尊,教不可無宗主,故老君師太上玉晨大道君焉,大道君即元始天尊之弟子也。說經教主元始天尊,抱送玉帝道君(靈寶)天尊,流演聖教降生(道德)天尊。元始乃道中之祖為靈寶祖師,道君乃法中之祖為宗師,老君乃教中之祖為真師。若從它們出現之先後為序,先為老君,次為元始,後為道君。此外,五代閩主供奉三清為寶皇大帝、天尊、老君。元始天尊居三清尊神之首,在宮觀三清殿里居中。其名最早為元始天王,晉葛洪《枕中書》雲:昔二儀未分,溟涬鴻蒙,未有成形,天地日月未具,狀如雞子,混沌玄黃,已有盤古真人,天地之精,自號元始天王。雖然道書中有將元始天王與元始天尊當作兩位尊神,但正如宋代道士寧全真所說,元始天尊者故稱雲元始天王者是也。《雲笈七籤》卷一百一,撰列諸尊神傳紀,亦首列《元始天王紀》可見宋時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