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部分(第3/4 頁)
《儀禮》有《士相見禮》一篇,記敘入仕計程車初次去見職位相近計程車的禮節,以及貴族之間相交的雜儀,固定的語言和形式。好在前世呂飛隨幾位老師學習過,後來訓練時又進一步強化,不然真要抓瞎露餡了。
先前成老已隨澤旺完成準備程式,幷州名士司馬錯很高興能有源遠流長之世家公子拜訪,隨時恭候。
《禮記?曲禮》說:“禮者,自卑而尊人。”意思是說,所謂禮,就是透過自謙的方式來表示對他人的敬意。這第一步,就是準備士相見的禮物――不以摯,不敢見尊者。
《白虎通》說:“士以雉為摯者,取其不可誘之以食,懾之以威,必死不可生畜,士行威介,守節私義,不當轉移也”。以雉為禮物,是取雉不受引誘、不懼威懾、寧死不屈的特點,來隱喻自己的節操。一般情況下送的都是死雉。如果適逢炎熱的夏天,則要用風乾的雉,以防腐臭,所謂“?”也。
抓捕野物,在這個純天然動物自由生長的年代,對於遊牧的澤旺和不用顧忌野生動物保護法的呂飛他們,真是太容易和幸福了。一番小波折後,就活生生抓到一群雉,挑出一對,剩下的備用。因為顧及到這時節雄雉會主動攻擊人,連爪子和尖喙都綁上了。
活的,更見真摯。
幾天行走二三百里,費了番工夫抓野雞,很順利就在澤旺一群人的先導下靠近了司馬先生的塢堡,仍離著老遠,崗哨、?望臺林立,呂飛也能理解,畢竟靠近邊疆。
塢堡,又稱塢壁,成於西漢王莽年間,因為富豪之家為防亂自保而成。後來光武帝屢下令拆除塢堡,屢禁不止。黃巾起義中,各大族的駐有部曲家兵的塢堡成了故吏、門客的避風港,反攻、剿殺黃巾軍的橋頭堡,在後世,又演變成南宋,清軍的團練武裝。
前世呂飛看過一些,比如甘肅武威雷臺出土的釉陶明器塢堡,河北安平漢墓壁畫中的“塢堡”,還有江西存有的塢堡、土圍,但是真正看到眼前的實物,連前世見多識廣的呂飛他們也不禁心下讚歎,來過一次的成老只是微笑。
塢堡呈怪異的三角形,看得出是經過兩次擴建,後建的和原先經過連線、合圍,竟然有多稜堡的意思。外有寬五六米的河道包圍,外牆高且厚實,幾座塔臺高樓在邊角、堡中高高佇立,入得大門,可見樓宇只見多有棧道相通。種種設計,堅固、方便,連環相套,令人歎為觀止。
主人司馬先生已經洗沐罷含笑待迎了。
先前成老來時,已經讓司馬先生極為讚歎了,成老話語中含蓄透露的家世、幾年奔波歷練讓司馬錯熱情表示“掃榻以待”,並且表示願“親迎共語”(分庭抗禮),但是成老說來前公子吩咐,堅持“擯者”之儀,“自卑而尊人”之意使司馬先生撫節而嘆。
一些僕婢之流兩旁束手待命,正門前階下一個冠帶儼然的中年男子已經恭手肅立了,大概就是“擯者”了。
擔當擯者,通常是與主人關係及其親密可以代表的人,後世有教養的家庭,兒子代替父親迎客送客被稱為“大有古風”,就在此。據呂飛所知,司馬錯沒有兒女,那麼此人大概就是弟子或者地位極重的門客了。
呂飛正裝肅然,捧雉前行,左頭,奉之,道:“末學後進呂飛,向所願見司馬先生,無緣自達,今天將命者終於以您的命令讓我前來。”(曰:“某也願見,無由達,某子以命命某見。”)
中年眼中帶著欣賞,恭手以對:“錯請將命者轉達願相見之意,不料公子您竟屈尊而來,有辱尊體啊。請公子先回尊府,吾當隨即前往拜見。”(主人對曰:“某子命某見,吾子有辱。請吾子之就家也,某將走見。”)
呂飛再拜:“您的意思呂飛實在不敢當,還是請在此賜見。”(賓對曰:“某不敢為儀,固以請。”)
中年回拜:“錯也實在不敢當,非虛情假意,務請讓某親去拜見。”(主對曰:“某也固辭,不得命,將走見。”)
呂飛:“呂飛亦非虛情,再次請一定允許在此賜見。”
中年:“既然公子堅持,錯敢不從命。但聽說公子呆了尊貴的摯禮前來,不敢當啊,謹辭謝您的禮物。”(曰:“聞吾子稱摯,敢辭摯。”)
呂飛:“飛向來尊敬先生,不帶摯禮前來,真不敢見先生。”(賓對曰:“某不以摯,不敢見。”)
中年:“錯真不足以當此大禮,謹再次辭謝。”(主對曰:“某不足以習禮,敢固辭。”)
呂飛:“飛也是不憑藉禮物表達敬意,不敢見先生,所以再次請求收下。”(賓對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