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部分(第1/4 頁)
士兵的年齡、身體狀況、力量、武藝等等都做了規定,凡是年齡太小或者太老的,身體有殘疾的,身高太矮的,力量不夠的,武藝不熟的,射箭的準頭太差的等等,只要是不符合標準的,都會編入州兵;而符合標準的精銳則會重新整編,按照軍…師…衛…都…營的編制進行編組。
計劃一出爐便引起軒然大波,許多將領當即便跳出來表示反對,其激烈程度比之前徐溫上書提出要搞軍政分離時還要大。
這些反對者們大肆攻擊著這份整編計劃,有的認為如今正是戰時,軍隊不宜作出太大調整,以免影響前線將士們計程車氣;有的認為楊渥的整編計劃提出得太過草率,之前都沒有和大家商量過;還有的乾脆就在具體細節上做文章,專門尋找計劃中可能出現的問題。
不過在眾多反對者的聲音中,也有許多支援的聲音,而且這些支持者大多都是軍中能力較強,功勞較多的將領。
對於這些人來說,都想建功立業,就必須有一支更加強大的軍隊,楊渥的整編計劃毫無疑問就能讓淮南軍隊戰鬥力變得更強。
而那些反對者之所以反對,並不是說他們就看不到整編計劃將會帶來的好處,不過這些人或者是能力缺乏,依靠混資歷得以提拔的,或者乾脆就是降將出身,考慮到當時的具體局勢才讓他們擔任高位。這些人早已失去了進取之意,只想著就這樣得過且過下去,加上他們大多與楊渥沒什麼交情,所以擔心整編之後會將他們手中的軍隊給整沒了,自然會反對。
不過相對來說,支援整編計劃的都是軍中的一些實權將領,比如在廣陵的秦裴、李德誠等,以及遠在外地的臺、李承嗣、王綰、張訓、李簡等人,甚至連遠在軍前的李神福在得知訊息後也立即上了奏章表示歡迎。這些將領實際上早就覺得如今淮南的軍制有不少問題了,嚴重影響了軍隊的戰鬥力,所以在得知訊息後都選擇了支援。
而在反對者那邊雖然反對的聲音很大,但真正拿得出手的將領卻一個都沒有,自然沒法與支持者一方相對抗。
而接下來楊渥又趁機宣佈將會成立樞密院和統兵司這兩個衙門,那些不再負責領兵的將領可以安置到這兩個衙門中去。
有了這個安排,那些反對者的聲音進一步弱了下去,最終在那些軍中實權人物的大力支援下,軍隊整編的計劃被透過了,唯一存在疑點需要討論的地方就是,按照的楊渥的選拔標準,只怕淮南軍隊能夠透過考核的連一半都不到,需要降低標準。
對此楊渥的對策是制定一高一低兩個標準,只要能透過較低的那個標準計程車兵,就可以進入整編後的新軍,稱為正兵;而能透過較高標準計程車兵則被稱為上等兵,享受比正兵更高的待遇。
當然,所謂的低標準也只是相對於較高標準而言的,實際上並不算低,楊渥估計最後能透過低標準計程車兵數量或許只有六成左右。也就是說整個淮南軍隊大約有二十萬,最終能夠透過選拔,編入新軍的兵力或許只有十二萬人左右;剩下的八萬人,尚可一用的將被編入州兵,在地方各州擔任守衛工作;而那些老弱病殘較為嚴重的就只能退役了。
不久,那些前往各地負責選拔士兵的使者開始離開廣陵,軍隊整編的事情正式開始。
而淮南上下除了繼續議論尚未有定論的軍政分離之策外,整編後的軍隊各級將領人選也成了大家議論的重點。
同樣與前些日子徐溫上書時的風平浪靜不同,這一次在各級將領的人選上,眾人表現的非常積極,而節度使府也變得車水馬龍起來,整天都是前來拜訪的將領們;也只有像臺、秦裴等這些資歷、威望、功勞等樣樣不缺,又與楊渥關係親近的將領還能穩坐釣魚臺。
第二百一十一章 將領安排
這天上午,剛送走了幾個前來打探情況的將領後,楊渥不由得對身旁的高勖苦笑道:“這都是今天的第五批了,再這麼下去,咱們還要不要辦公事了?”
高勖今天有空閒,占城稻的試種已經走上了正規,他也能將更多經歷放到政務上來,這些日子的具體事物都是他在辦。
“這也正常,關係到他們的切身利益嘛,能不著急嗎?不過,這人事安排上世子殿下心中可有數了嗎?大王又是怎麼考慮的?”
一旁,駱知祥、崔肅等其他幾個楊渥的親信聽了高勖的問題也非常好奇的看著他。
像這種將領安排的事情何等重大,根本不能假手他人,必須自己親自把握。
歷史上,趙匡胤為何能掌握禁軍發動陳橋兵變?他起家的本錢還不就是當初後周